有點尷尬。因為很早之前看過《見識》, 當時看的時候感觸頗深, 現在回顧,感觸少了許多, 但還是有三點讓我深受啟發。
第一,這一章講的東西很平實, 覺得“理應如此” 覺得自己也會這樣想和做, 并沒有很驚艷的感覺, 但里面講述的內容都特別理性。很多時候, 自己做事就感情用事,把“理應如此”的理性拋到了腦后。怎么破?提醒自己要理性?
第二,吳軍博士講努力時,把現在的社會階層比作一百層。非常的有畫面感, 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有沒有努力,有多努力。把同一個公司的同事,看作同一個階層。自己有沒有比同事更努力的工作?如果同一個階層的人都超越不了,就更不要說,往上一個階層走了。那么, 我比其他同事都努力嗎?
第三,吳軍博士在講“向死而生”時講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 每天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的陽光,心里就感謝上天, 因為我今天還活著。
我覺得吳軍博士并不是矯情。我相信他是真的這樣想的和做的。我在看【哈佛幸福課】,這是哈佛最受歡迎的一門公開課,23%的哈佛學生說這門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其中讓人幸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激。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把本應該感激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每天就這樣平淡如水的度過。但是, 真的要等到失去健康時,我們才感激現在擁有的健康身體嗎?真的要等到災難發生時,我們才覺得曾經的平凡可貴嗎?
三點講完,那么我收獲了什么呢?
一、遇到事情要理性的思考,不能靠著本能的感情用事。可以感情用人。
二、想要超越別人,上一個階層,先努力工作, 超越身邊的同事。
三、珍惜現在的一切,感謝每一天,因為我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