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表、時間表、工作表,這三個表已經可以構成一種循環,不過還有一些原則與細節需要補充,這也是本文的工作。
值得提的一點是,理念先行。在我看來,三表傳遞的觀點是及時記錄、提前規劃、專注執行和反思提升。在進行這些活動時,應意識到這件事的意義,才不致盲目地追風,在時間面前迷失。
好啦,廢話扯完。
1.
開發例行公事。“例行公事”這一詞語,在中文語境下,有時會帶有貶義,表示老套陳腐,毫無新意。不過在作者描述中,這是幫助我們騰空大腦的一大利器。
“例行公事”是對已有模式的再利用。
例如我們出門時,有幾樣東西必帶,手機、鑰匙、身份證,有一樣忘了,就可能帶來莫大麻煩。此時便可以通過開發“例行公事”避免這一情況,每天出門摸到門把手時,開始檢查隨身物品,以念出名字的方式來確認。這樣的一種可重復的過程即為“例行公事”,短短的一分鐘,卻能掐滅制造麻煩的火苗。
那么如何開發自己的“例行公事”呢?以下有幾點參考:
重復且事先沒有安排好的事件:兩天洗一次衣服
維護工作:整理抽屜、桌面
人際關系和職涯網絡:定期交流,避免無謂社交,如長時間無意義吹水
經常忘記的事:把鑰匙放在同一個地方
不合理或低優先級的事可以偶爾忽略,但不應一直如此:“購買補給品”即可放在“每周提醒列表”中
開發新技能:學習一件樂器
關注持續更新事物:每天在固定時間看公眾號
淘汰舊事物:刪除無用的“例行公事”
這里還有一個TIP,當你在問自己如下問題時,答案永遠是YES:
現在應該保存我正在做的文件嗎?
我應該把它加入我的工作表嗎?
在同意這個約之前我要檢查我的日程表嗎?
我應該把它寫進我的日程表嗎?
玩游戲前,我是否應該檢查日程表和工作表?
今天我要做循環嗎?
現在應該做這些瑣碎的小任務嗎?(期望延后而沒有人注意到&事情沒有到緊急狀況)
2.
排除浪費時間的事,是作者強調的另一方面。浪費時間的事的特點為,利益和所花時間之比太低。例如無意義的刷劇、沉迷于淺層腦力的活動。這不是指沒有放松,而是不能沉迷其中。
如何避免呢?一種方法是設置提前警報,例如準備玩游戲時,想象因任務沒完成,被主管罵得狗血淋頭的場面。當然了,各自發揮即可。另一種是設置見證人,保持嚴肅和真誠地向他或她說明,“我下一周絕不吃垃圾食品”等等。最后一種是終極攻略——“良好的教育”,這意味著“堅實的價值觀”,這種抽象的表述,它的內涵在前兩種方法中也可以體現。更多的含義是,來自價值觀的內驅力。
好了,三篇小文章,希望把想說的話說得明白。這次整理使我對知易行難,有了更深切的理解。這些東西我早早知道,但在重新整理中,發現自己很多不足,亟待改正。而2017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流逝地越快,我們對它無能為力,也許只有從自身出發,一點點進步,才能緩解這種無力吧。
總結一下:“例行公事”的開發及問題TIP。排除浪費時間的事,定義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