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談到四種漢堡模型:
一、忙碌奔波型
這是很多成功人士身上具有的一些特質,因為我們從小就很習慣的接受大人的價值觀,在小的時候成績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雖然不停的去努力實現,但是我們常常忘記自己到底要的什么,不懂去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忘記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風景,總是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一旦目標實現,就會開心快樂。”我們習慣了關注更遠大的目標,卻不在意當下的感受,最后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一旦目標達成我們就會把它解釋成幸福。
其實在這個階段我也反思過自己也是有這種時期,以前想著自己努力趕緊去為自己買一套房子,每天自己辛苦努力加班,為了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工資水平。但當自己買了房子之后,并沒有為此而感到非常的幸福快樂,想著接下去又會有另外一個目標讓我繼續要努力奮斗。當自己想關以前的種種經歷,我看到了自己沒有反思為什么要那么做,那么做我要結果是什么?我這樣幸福快樂了嗎?很少問自己這些問題,更多的是不懂得去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更加明白了,在我們做任何有目標的事情時,一定會學會享受當下的自己的感受。
二、享樂主義型?
人總是在尋找快樂并且逃避痛苦,很多時候我們只會在當在去享樂,沒有去想想后果會是什么,不斷地去滿足自己各種各樣的欲望,想到眼前的事只要讓自己開心,就值得去做,其實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喜歡沒有挑戰的生活,總是只圖享樂不再追求生命的意義。
這一點主要告訴我們:無論 在山谷還是山巔,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奮力攀登,而濁 放縱享樂。
享樂型的好處是:可以讓自己無憂無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代價就是有時會讓自己很后悔,明明可以努力就可以爭取來的,卻要讓自己活在舒適中。
三、虛無主義型?
文中談到的虛無主義型 的人沉迷于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的人。心理學家將有這種心態的人稱為”習得性無助“,當我們面臨失敗或者無助時,我們就會經常選擇放棄,甚至感到絕望。
這個引起我的反思就是當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時,遇到挫折了就會讓自己習慣性的放棄,不想再做更我的努力,為此,要想改變這種想法就應該讓自己嘗試看一些有更加正能量的書籍還有一些朋友,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的向前進步,有這種類型的人像加入易效能是最佳的改變方式。
四、感悟幸福型?
這是大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方向,因為它可以檢視我們應該要享受當下的快樂或者未來的幸福。真正能夠持續的幸福感 ,需要我們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快樂地努力與奮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頂,也不是在山下漫無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頂努力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最后,讓我們學會冥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