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在蘭州小吃排名,皇上必定是萬民敬仰的牛肉面,后宮小主是擁有各種做法的羊肉,至于皇上心底,那小西湖畔莫名的心悸非釀皮莫屬……
? ? ? ? 釀皮分高擔和水洗兩種,高擔釀皮相對簡單點,選用優質冬小麥面粉,和水調成面糊狀加少許食用堿,稠稀全憑經驗。舀一勺倒入涂過菜油,直徑約一米的"鑼"里(有點像敲的鑼),提住鑼兩側左右一旋,均勻的鋪滿面漿,然后上大鍋內蒸制約10分鐘左右,一張澄黃明亮的面皮就從鑼里揭出,再涂一層菜油待晾涼折疊后切成細條就大功告成。
? ? ? ? 水洗釀皮要復雜得多,同樣是優質冬小麥面粉,和水先加鹽揉成面團,在盛了清水的大盆中如洗衣一樣反復搓揉,基本上西瓜大面團搓揉的只剩三分之一左右,把剩下的面團刷上菜油上籠蒸制就是面筋,面糊和高擔的制作過程一樣。
? ? ? ? ? 小時候吃釀皮,最有名的是等節假日跟著父母轉了百貨大樓,然后去樓后的大眾市場去吃國營高擔釀皮,當然那是奢侈的吃法,因為要收糧票,去的次數屈指可數。平時都是盼著小販挑著擔子,伴著悠長地道的蘭州腔"釀---皮---子,賣釀皮",從小街小巷一步一晃而來,擔著倆個漆著紅漆繃著紗布的圓形食盒。一邊盒子里碼著切好的的釀皮澄黃透亮,并排的是呈蜂窩狀的面筋。一邊盒子里放著各色調料,用講究的青花瓷大碗呈著,紅艷的辣椒油,嫩黃的芥末汁,乳白的蒜汁,澄黃的芝麻醬,當然少不了黑亮的香醋,每個大碗里放著造型考究的紫銅長柄小勺,聞聲趕來的大人小孩或盛一碗干面粉與小販以物易物,交少量的加工費或爽利的直接叫碗來吃,一邊焦急的等待要"水洗或高擔”一邊要求辣椒多麻醬多,等調好了諸多的調料再加一撮細細的黃瓜絲或汆過的綠豆芽,蹲在擔子旁三兩下拌好哧溜哧溜的吃起,香氣撲鼻咬一口韌勁Q彈,尤其是夏季,涼爽怡人胃口大開。在零食稀罕的時代,那碗釀皮承載了童年小小的滿足與開心。
? ? ? ?
? ? ? ? 再后來擔子逐漸從記憶中消失,一些租了店鋪堅持了下來,在城市的各個街道,猶如印記一般散落著如"再回首"、"小龔"、"大寬"、"老陳家"小吃店,每一家都有獨門絕技,或面皮勁道,或辣椒噴香,等待著吃貨們的挖掘,總有一款適合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