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臘月二十九,該貼春聯了。
春聯早早地就買回來了,今年老爸還沒回來,我跟弟弟開始貼。
以前用膠布,去年撕春聯把我搞傷的了,膠布沾在門上就是擦不干凈,最后硬是用汽油一點點擦干凈的。
去年老爸用漿糊,這大難題輕松解決。但是問題又來了,漿糊怎么弄?
只有把這個重大的任務交給爺爺了。原來漿糊是由面粉加水然后煮到水開。以前人還真有才,漿糊這個東西真的很好用。
以前房子是泥土砌成的,大門是木頭做的。猶記得那扇厚厚的大門,那時候撕春聯是項技術活。春聯紙牢牢地粘在上面,先要用水一點點沾濕,然后一點點撕,撕不掉的再用水沾。如此反復,才能把門對撕了。
以前的春聯要請人來寫,而我家的春聯大多是由隔壁的爺爺來寫的。隔壁爺爺寫的一手好字,只是現在年齡大了,不寫了,再加上去街上幾塊錢就能買到,不僅方便還漂亮。
記憶中,貼春聯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首先要去買紅紙,買回來后要先裁出大概,然后看寫幾個字的,疊成一個個方形。等準備工作都結束后,才能開始寫春聯。
我記得以前最喜歡欣賞隔壁爺爺的毛筆字了,那時候對他可崇拜了。心想:啥時候我也可以寫出這么好看的字啊!但是這個愿望一直沒實現。
撕春聯,寫春聯是技術活,貼春聯也是個技術活。
首先,你得分清哪是上聯哪是下聯。雖然大部分人覺得看起來也沒多少差別,但是還是應該搞清楚。
現在買的對聯比較容易分辨,每一副上面都會寫出來。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但是以前都是手寫的,如果不留意就容易弄錯了。
除上下聯之外,大門兩邊有門框,跟大門的對聯是一樣的,只不過比較窄而已。貼好門框后,還要貼上橫幅。當然每個門上面還有一個福。
其次,選好對聯后,先把對聯紙的背面均勻涂上漿糊,然后開始往門上貼。貼的時候要注意對稱,選好中心位置。選好位置后,先用抹布輕輕按對聯紙的中間位置,然后向兩側輕輕推,一定要緩,稍不留意就可能留下折痕,那就很難看了。
大門的都很好貼,最難得是門框上的。門框的對聯比較窄,但卻很長,從上到下如果有一點斜的話,后面就會斜的非常明顯。
現在買回來的春聯質量比較好,不容易破,不想以前用紅紙寫出來的春聯一不小心就碰破了。
早上跟弟弟把春聯貼好后,下午又去了舅舅家。雖然舅舅他們不回來過年了,但是春聯還是要貼上了。
春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為什么要貼春聯?
四年級有一篇文章就是關于“春聯”的,課文中分析春聯的三大類型。主要就是寄予一種美好的愿望以及期盼來年的風調雨順,還有就是對祖國繁榮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