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二十二年的人生經歷里,朋友這個角色在我心中變化萬千。
在中學時代總是很容易就獲得了很要好的朋友,當時真的都覺得永遠不會變,誓言在說出來的那一瞬間,兩個人都是真誠的;到后來做不到,兩個人也都各有無奈,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了,很難通過同學時期的感情來維系,互不相欠,互不相怨,想起彼此都是帶笑的好時光。
到了大學,對于友情這個詞發生質的改變是從大二那年開始的,其實一段關系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共同作用的結果,你很難講清誰對誰錯,但是確實讓我在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里,有些消沉,并慢慢學會了偽裝。很難有誰再進入心里了,就是我可以公開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或者說可以做很多好朋友之間都會做的那些表示親密的事,但我的內心是很疏離的。
出國后可以說,日子是孤獨的,但也是我自己選擇的。我沒有絲毫抱怨,我可能從別人的角度來說真的不算一個好朋友,因為我自己也覺得自己不稱職,永遠禮貌而疏離,其實也是抗拒再次傷害的一種表現。而且這種行事風格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和我的性格融為一體了。其實論現在的我,講實話,我不需要一個那樣的朋友,I can get along with myself very well.
有時看的通透,有時執迷不悟,也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