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相生,教學相長
今天讀書看到一個論點:讀書是在文山字海中去找到作者的骨架,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寫作跟閱讀是一體 兩面,寫作就是自己有一個骨架,在這個骨架中去添加血肉。那么我們可以再閱讀的過程中去學習如何寫作, 也在寫作中學習如何去閱讀。
我們若只是閱讀,收集到的各種資訊、信息、觀點等是無序的,散亂的。若不加以總結整理,這些就可能被遺 忘、腐爛,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若總結和表達出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寫作或者訴說。
這個論點讓我聯想到教學相長,教育與學習也是一體兩面,教育他人是自己最好的學習。而自己學習也是對他 人最好的教育。
讀寫相生,教學相長。并非自然而形成的,在字面意思上,還有更加深層的意思。
很多人覺得讀一些書非常枯燥,讀不下去,但是不得不讀,于是就硬著頭皮,讀下去。那么我們換一個角度, 如果你需要寫著本書,你會怎么寫?當你不知道怎么寫的時候,再去翻翻作者,看作者怎么寫的。這樣會不會 比單純地去閱讀更加有興趣呢?
寫作的時候去參照范文、去閱讀這個已經非常普遍了,若寫不出來,起步的方法就是去模仿。從閱讀中模仿自 己寫作。
從教育他人中去學習自己所需要學的,如果你真的想去學習一種技能,去教別人吧!當你能把對方教會了,自 己就已經差不多學會了。
從學習中去教育他人,自身先做到印證,哪怕有時候去教育他人自己都不會做的事情,自己先學習去做了,對 方或許能從你的行為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如何去權衡讀與學、教與學呢?我覺得答案就體現在了每個人的臉上了。
讀和學,本質上是接收信息。教與寫,本質上是發出信息。
每個人的臉上有七竅,在其功能性來看,有六竅就是接收信息的,只有一竅是發出信息的。(會說話的眼睛不 在此列)看到這里,答案顯而易見了。
讀與寫,教與學,就像在做“人”的學問上的四肢,互相協調,互相生長,一起推動自己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