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不少人激賞:
惟是此書知者久,浙江一省偏相傳。
齠年戲筆殊覺笑,反勝那,淪落文章不值錢。
閨閣知音頻賞玩,庭幃尊長盡開顏。
諄諄更囑全始終,必欲使,鳳友鸞交續舊弦。
陳端生于是答道:
知音愛我休催促,在下閑時定續成。
白芍霏霏將送臘,紅梅灼灼欲迎春。
向陽為趁三竿日,入夜頻挑一盞燈。
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舊如心。
其中或有錯訛處,就煩那,閱者時加斧削痕。
母親去世、丈夫流放,恍然一夢。她開始繼續寫《再生緣》。
丈夫范菼被發配的第十五年,新帝登基后大赦天下,范菼終于可以回到昔日的溫馨之家里。
可是陳端生在范菼趕到之前,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再相見,已是隔年期,情比鴛鴦的夫妻只能在黃泉之下再作團圓了。
《再生緣》堪堪寫到第十七卷,此時孟麗君被天子識破身份,欲納為妃。
未婚夫則定要她恢復女裝,辭卻官位,和其他女子共侍一夫。
而孟麗君是不屑于此的:
世人說做婦道家,隨夫榮辱……麗君雖則是裙釵,現在而今立赤階。
浩蕩深恩重萬代,唯我爵位列三臺。
何須必要歸夫婿,就是這王室王妃豈我懷?
況有那宰臣官俸嵬嵬在,自身可養自身來。
書中的孟麗君和現實中的《再生緣》都是不容于世的。
陳端生寫到孟麗君內憂外患、風刀霜劍嚴相逼,終于心力交瘁,口吐鮮血就擱下筆來,沒有為她定下屈身入宮枉費才華或是重做鴛鴦,妻妾和美的結局,她的心氣眼界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而在陳端生死后,《再生緣》的續書不斷流出,那些或男或女的文人都毫不遮掩將女性的天地砍削,把結局寫成孟麗君非得進入到俯首帖耳、有志不能申的婚姻中去,然后志得意滿、自以為美。
其實還有不少同人作品,大半都出自同為女性的文人之手。她們讀了《再生緣》,既欣羨孟麗君的風光無兩,又覺得她太乖僻,不符合一個完美的女神形象。
于是一位才女寫了一個翻版的孟麗君,這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主角絕對不能夠像原著一樣不重視父權與夫權,她可以壓倒其他女性而又不能挑戰男性的地位。
她果然寫了一個不和男人爭光彩的主角,處處流露出不凡的才華,中狀元做高官,然后想跳不敢跳地兜兜轉轉在所謂圓滿的圈子里。
沒有自己的情緒一樣,欣欣然樂于過三妻四妾的生活,總之崇拜并堅信男性天生享有高尚的地位,女人總是要作為他們的附庸才能合格。
有人罵,也有人捧。
《再生緣》依舊有人偷偷追讀,高大上的續書們并沒有消滅掉它。
時光蕩盡塵埃,《再生緣》依舊未被磨滅光彩。
被稱做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大師陳寅恪細讀《再生緣》,心生感慨:
陳端生以絕代才華之女子,竟憔悴憂傷而死,身名淹沒,百余年后,其實跡幾不可考見。
端生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獨立之思想,在當日及其后百余年間,俱足驚世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