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下午的蔥油餅,揉了4個面團,烙了4鍋餅。腰酸背痛腿抽筋,累得完全葛優癱。好在最后一鍋的味道尚可,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表演和肯定。夜晚靜下來,仔細回味,倒是咂摸出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第一,成功挑戰不可能??赡芤驗樾r家人做面食時,自己搗亂被呵斥過,或者自己內心抗拒太不可數化的操作,總之原來自己從來不做面食,甚至有些抗拒。這次沒給自己留想的時間,要做就直接買料做了,讓自己無從抗拒。最終烙出的餅還可以,沒有想象的好,卻比預計的強。
第二,細節決定成敗。菜譜上看到介紹都是很籠統的,初一看很明白,其實細節都沒有,而這些細節恰恰是味道的關鍵。而缺少細節,和缺少那些細節這兩個問題,只有上手做一次,做兩次才能最終發現。這也許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只有動手才能發現問題。
第三,不要怕失敗。說實話,第一團面揉成了一坨,內心有些沮喪。前三鍋餅的味道分別是很難吃、難吃、能吃,內心也是很沮喪。整個人癱在沙發上,渾身疲憊是一方面,心里很受打擊也是有的。好在內心還沒那么脆弱,又做了一鍋終于味道不錯。如果我在任何一個問題和打擊上放棄了,也就不會有家人的贊譽和自己滿滿的成就感。
第四,從差到好不難,從好到優秀很難。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用了1.5k面粉,4根大蔥、若干小蔥,最終做了一鍋說的過去蔥油餅,完成了從差到好的過程。貌似辛苦,仔細一想并不難。但是要做出大師傅的味道,差的就不是一點半點了。原料的選取,面團制備的手法,味道的調配和處置,都有很大的學問在里面。我可能在用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用再多的材料,才能進步一點點。
一點思考,留存以待深入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