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子 圖:pinterest
我從梅里雪山回到香格里拉后,小謝也從叢古草原回來了,我們在古城會合時,已是下午四點多鐘,香格里拉并沒有下雪,天氣很晴朗。我們訂好旅店放下行李后,立即去租了自行車,打算去看看納帕海和周圍的民居環境。雖然在車上被煙熏得很難受,但我并不想在旅店里躺著辜負冬天里的陽光。
從古城旁的達娃路和長征路的十字路口出發,在通往石卡雪山的路途中,會經過布倫草原和叢古草原,還可以去看納帕海,在去梅里雪山的路途中我對納帕海一見傾心,想再去好好看看它。
香格里拉海撥3000多米,騎行在路上,快五點的陽光依然猛烈,寒風也很凜冽,風刮在臉上生疼,但是天高云闊的草原美得讓人想伸手觸及她的臉龐,納帕海也在前方向我們召喚,烈日寒風算什么?用圍巾包裹在臉上繼續前行。放眼望去,冬季的布倫和叢古草原略顯滄涼,馬兒卻閑適地啃著草曬太陽,不時抬頭向我們張望。
快到布倫村的時候,有指示牌顯示納帕海就在拐角的前方,于是我們加緊步伐向納帕海的方向沖去。
漸漸地感覺到有點冷,不知什么時候太陽已經隱去,一片烏云從石卡雪山上壓了過來,伴著雪粒。途中有個藏族青年告訴我們要下雪了,納帕海還有二十多公里,叫我們趕緊回香格里拉去。我想起早上梅里那邊是下雪的,估計冷空氣飄到香格里拉來了。謝過那個藏民青年之后,我們決定回到滇藏公路去,從那條路去納帕海。
高原的天氣真是奇特,烏云在頭上飄撒雪粒,烏云的兩旁卻是艷陽高照,名副其實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陽光照耀下的滇藏公路象條灰帶子在向我們招手。
由于從布倫草原回滇藏公路是順風,我們十幾分鐘就到了陽光普照的滇藏公路上,這條路我并不陌生,去噶丹松贊林寺是這條路,去梅里雪山走的也是這條路。但當時坐在都吉的車里,路的坡度我并沒有注意,但自己騎自行車,才發現山上的公路坡度很大,我們除了推著車走外,是騎不了的。
在我倆推著車子爬坡的時候,遇到同樣騎車閑逛的三個女孩子,于是結伴一起騎騎停停往前探。
終于爬上了坡頂后,轉身望去,有大牌子顯示“香格里拉歡迎您”,幾個人紛紛在牌子下留影。爬到了這個坡頂,同樣也可以看到遠處的噶丹松贊林寺和奶子河,但我和小謝的目的地是納帕海,我知道順著滇藏公路一直走是可以到的。
沒想到接下來是彎彎曲曲的下坡路,一直在下坡,我們簡直是順著公路沿山飛馳而下,直至路旁出現一條小岔路,標牌上顯示“依拉草原歡迎您”。 原來,從“香格里拉歡迎您”至“依拉草原歡迎您”,是段長達四公里的下坡路,這個也是走過之后才知道的。
在我去梅里的印象里,是在很高的山坡上俯視納帕海,如果騎車續繼向前不知還要爬多少坡,而我們僅有的一張旅店給的漫畫地圖上顯示依拉草原就在納帕海的旁邊,上面既沒有標距離,也沒有別的信息,就是很簡單的一個漫畫方位圖。我當時完全忽略了這張地圖的不專業,我竟然就憑著這張地圖想當然地以為納帕海真的就在依拉草原的旁邊,這種想當然的判斷,后面給我和小謝帶來了極大的危險。
我們選擇走小岔路穿過村子抄近路走走看,后來才知道這個村子叫依拉村,住的全是藏民。我和小謝走在前面,等快到村子時回頭發現那幾個在后面拍照的女孩不見了,唉,回去了也沒和我們講一聲。
依拉村口有兩條分岔土路,我們走了其中一條,有個藏族青年跑出來說前面是景區,不能走。于是我倆折回來想原路返回,但這時已經六點多了,陽光雖然很好,但也是盡黃昏了,想想那條飛馳而下四公里長的下坡路,回去就成了上坡路,心有余悸。
我和小謝商量后走村子另外一條路,想繞過景區穿過依拉草原,回到我們下午走過的從布倫草原至滇藏公路的那條路上去,相當于轉了個圓圈回到起點。只要穿過這個草原,這樣就不必爬四公里長的坡,而且順風回去很快。我們這樣打算著。納帕海是看不了了,只想怎么樣抄近路回到香格里拉去。
我們偷偷摸摸地穿著小村,途中遇到一群沒有圈養的黑水牛,小謝還和這群黑水牛合了影。
其實并沒有什么人管我們,這個村子很小,沒看到什么人,很快到來到草原上。夕陽下的依拉草原真是美呀,比布倫和叢古草原壯觀許多,藍天白云下,四面環山的冬季草原被夕陽染成一片金黃,牛兒羊兒在上面悠閑地吃草,置身其中深深感受到無盡的壯觀與美麗。
閉上眼睛吸了幾口草原上的清新空氣,聽到遠處傳來幾聲鳥鳴,不時有黑脛鶴時而飛起時而落下,讓人不忍心驚擾它們。
在草原上享受了片刻的美景后,我們需要盡快地穿過草原到對面去,找到快速回香格里拉的路。
天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