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新的一個月。
也是2017年最后一個月。
前幾天朋友結婚,去幫忙開車接親。
身為廣東人,讓我見識到了其他地方的婚俗習慣。
比起我們這邊來說真的是簡單太多了。
把我們幾個已婚男士總結經驗做的攻略完全推翻了。
朋友為此請我們吃了起碼五頓飯,讓我們幫忙出謀劃策。
現在想想這幾頓飯吃得有點慚愧啊。
男方祖籍蘇杭,女方武漢。
去到酒店,房門居然早已打開。
放在我們這邊紅包沒塞夠可不會輕易開門。
所以我們事先都會準備大量不同金額的紅包,用來攻門用的。
再進套間門,給了幾個紅包給姐妹。
再塞幾個紅包進門內。
然后就開門了。我天。
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在感嘆,這親真好接。
沒有賣身般的宣言,沒有99個俯臥撐。
沒有加芥末的餅干,沒有知識問答題。
一切都是那么順暢自然,真好。
反觀近年來一些不文明的婚俗屢屢見報。
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樣的人結婚才會出現這樣的惡俗?
究竟這個新郎是個什么樣的人才會邀請這些人來幫忙?
迄今為止未曾聽聞身邊有這種情況,自己也未見過。
所以我真的很好奇。
昨晚和媳婦聊天,說起她的表姐。
一個表姐的婚姻是曾經遭遇到她父親的反對。
另外一個表姐的婚姻是曾經遭遇對方父母的反對。
最后他們還是結婚了,但似乎不太幸福。
早在很多年前我的婚姻觀念中就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條件。
必須要得到雙方父母的認可。
人活在世,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個家庭的事。
愛情誠可貴,無可厚非。
但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注定很難得到幸福。
自古以來,婚姻都講究門當戶對。
換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少有這樣的說法。
但有一種新的說法大眾比較認可。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三觀一致的婚姻比較容易幸福。
說白了還是門當戶對。
影響一個人的三觀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因素。
一個家庭早就了一個人的性格脾氣見識眼光。
如果雙方三觀相距甚遠,很容易出現分歧和矛盾。
雙方的家庭也不容易相處,自熱而然幸福指數較低。
在我單身時,我擇偶的條件。
不選比自己家窮太多的。
不選比自己家富太多的。
其實也是一種門當戶對。
我不想以后的家庭因為金錢的產生分歧和矛盾。
因為這樣的矛盾幾乎就是無解的。
而我媳婦當時的擇偶條件。
必須是雙親健在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擇偶條件。
雙方條件都互相滿足了。
剩下的就是兩個人如何去經營這段婚姻和家庭了。
不用為雙方家庭的事再耗費心神。
前面說到的朋友,他之前的女友也是我的朋友。
見過家長后就分手了。
因為男方的家庭是高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教師,他本人也是研究生畢業。
女方家庭在農村,??飘厴I,財富上算是小康家庭。
有樓房,有汽車,還有一片年收入十幾萬的果園。
比起一般的城市家庭來說條件也不差。
但最終男方家庭未能同意。
不同意的觀點不在財富上,在所謂的文化上。
這是一種門當戶對的觀念。
這個結果我們早有預料,雖然我們沒說出來,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不看好。
我的這位朋友結婚對象是他不同部門的同事,都在事業單位。
雙職工,公積金就夠供房子了,還是學區房,比之前幸福多了。
我的這位女性朋友國慶前結了婚,嫁給了她的高中同學。
在市里買了房子、車子,比之前幸福多了。
愛情沒有對錯。
婚姻也沒有對錯。
只講合不合適。
當然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
很多一開始不被看好的婚姻同樣也很幸福。
只要你能通過努力去改善、去維護這個家庭。
自由戀愛從一開始就是奔著人去的。
?所以家庭條件等因素都不會考慮太多。
如果暫時遇到一些阻礙,也請你多付出一些努力去改變。
至于相親,本就是拿著條件去選人或者被人選擇。
盡量去選擇三觀較為一致的,避免以后出現因條件而產生的矛盾。
之前也寫過一篇關于相親的文章:
其實相親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沒脫單的朋友祝早日脫單。
問媳婦,你父母看好我們嗎?
媳婦說,很看好。
媳婦問,那你父母看好我們嗎?
我說,我父母對你很滿意。
完事。
剩下的就靠我們去努力去創造更多的幸福了。
文丨智叔? 圖丨智叔攝影丨感恩閱讀
文章屬智叔原創,微信公眾平臺(zhishusuibi)首發,如需轉載請指明出處并加上“智叔隨筆”名字,非常感謝!
也許你還想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