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來,“楊舒平辱華事件”傳的是沸沸揚揚,不外乎我一個學生。
? ? ? ? 對于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在馬里蘭大學(以下簡稱“馬大”)發表的畢業演講的內容,我做兩點總結:
? ? ? ? 1)表達她對于馬大以及美國熾熱的愛
? ? ? ? 2)表達她對于清新的空氣以及言論自由熱切的向往
? ? ? ? 這本無錯,嗯,本無錯。
? ? ? 但是,在贊美美國空氣清新的時候,她貶低了自己的出生地昆明——一個以宜人氣候和“春城”美稱聞名中外的城市;在褒獎美國言論自由的同時,她說“之前在中國歷史課上學到的人生、自由、對幸福的追求,對于我而言毫無意義”。這不得不說是言過其實了。
? ? ? ?中國的確存在霧霾問題,但就我所知道的,政府在積極的行動中,譬如我所在的城市,12年下半年霧霾開始泛濫,雖不至伸手不見五指,抬頭也難見藍天。但是這一情況在16年就有極為明顯的改善——星星和月亮都回來了。再說言論自由,就我個人接觸到的老師和長輩大多鼓勵我們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發表個人意見,雖仍有限制,但是一切都在慢慢地好起來。
? ? ? 毋庸置疑,楊舒平的演講非常失敗,但是她成功的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
? ? ? ?對她輕一點的責備就像我上面說的,重一點的……唉,姑娘,還是別回中國了。可歸根結底,楊舒平還只是一個93年的未經世事的小女生。我不是要為她辯護,也不是說年紀小就可以不負責任。但是,她總還是一個中國人,總還是自家的孩子,我們怎么就可以為了維護國家的名聲就不認自己的孩子呢?再者,其實我們在寫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也往往會小事化大、大事夸大,為的是要凸顯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楊舒平做的也只是如此罷了,只不過她做的太明顯,太刻意。
? ? ? ?但不管怎么說,我們應當更理性地看待這一件事。雖然她的言論以偏概全了,可是霧霾問題和言論自由的問題的確是中國亟待解決的。我們為什么不先做好自身再去指責他人呢?況且,雖然她是一個中國留學生,她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國留學生,更不能代表所有的華人。她所說的,的的確確只是她自己的看法,她所做的只是“以我之口說我之心”,她也并非要針對什么,或許她是希望更貼近美國社會,或許她是利欲熏心…這都不應該受到所有人的譴責。
? ? ? ? 再言,雖然我在第一次看這個視頻的時候真的是怒火中燒,就差沒罵出口。可是事后想想,就我在視頻中看到的是她對于馬大非常真摯的情感,她的表達方式有錯,但是情感沒錯。相信很多人在看視頻之前,大多都看過對于這一事件的評論或者有過其他的鋪墊,如此一來,我們其實事先就對這一事件形成了看法,視頻只能強化我們的看法。這就可以很容易的讓一群人擁有相同的看法。
? ? ? ?換句話說,我們被什么人煽動了。我們看到的和想到的是別人希望我們看到和想到的。很多媒體和公眾人物大多是為了贏得關注,卻在不知不覺中為某一觀點、某一潮流造了勢,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力。雖然很不恰當,在重新思考了這一事件之后,我想到了希特勒——一個用言論顛覆時代的人,他在那時期的德國極力渲染極端民主主義情緒,將國民變為自己手中“成就大業”的工具。
? ? ? ?在看到某一熱點新聞的時候,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修飾詞——“激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憤怒”,諸如此類的。可是天知道,我們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在事后成為“廣大網民”之一的。“廣大”,到底是多么廣大呢?
? ? ? ? 在看待熱點新聞時,贊成別人的觀點沒錯,跟從大勢也沒錯,但我們總該有自己的想法,不輕易地隨波逐流,不輕易為外物所動才好。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用自己的情感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