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千洛
我個人喜歡流動性的資產,房子類的固定資產絕對不在我考慮的投資品種序列。
自我2011.10.10收完房,2012.6.4 辭職換工作,一晃又是幾年。
2015年,北京霧霾爆表,那段時間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朋友跟我告別,跑小城的跑小城,移民的移民,連遷徙辦公和公司整體搬遷的都有,悲憤的情緒持續蔓延發酵,咳嗽肺炎的人也越來越多,也看不出好轉的跡象。
于是,開始認真考慮找個空氣好的地兒,買個房子,可以階段性避一避。
第一個電話當然要打給海南的小閨蜜。
她:你咋才想到買房,這都漲了多少茬了。不過,我前陣子剛買了個小公寓,挺適合短期呆的,你要不要?
我:公寓?
她:對啊,我買了個50平的小公寓,公司內部員工價29.9萬。
我:太小了啊,而且公寓是個什么鬼,為什么這么便宜?
她:公寓嘛,單層的公寓定價一般是住宅的六成比較合理,雙層的loft定價一般是住宅的七成比較合理,商水商電,所以平常的支出會比較高,而且如果賣出的話,費用會比普通住宅要貴,公寓一般買來自住或是出租比較好,如果想買了賣賺差價就別買公寓了。或者,我剛買了個花園洋房,那個也成,不過剛開盤的賣空了,要等下一批。
我:公寓聽起來怪怪的,等下一批那個花園洋房哇。
問了問價格,大約8500元/平的樣子。
她:不知道能不能排到,92折的員工優惠也不知道能買幾個。我3個大學室友也在排,加你4個了。
我:房子這是又開始火了么?
她:強烈鄙視你這種不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的人!
我:......
好吧,那我來關心一下中國經濟發展。
南京的兔子說,買啊,我都買第四個了,你才想起來啊。
深圳的Grace說,公司剛穩定了,我就買了套大面積的。
北京的木易說,買啊,你不知道我買了三個啊。
北京的May說,才把90平的,換成150沒多久。
當然,也不乏之后的2016年,第一個說辭職要去長期旅游的朋友約我吃飯說,終于可以歇一歇了,我賣了一套房,600萬。我傻愣愣地問,那你回來住哪里?答:還有三套啊。
然后,關系好的一位姐姐,因為孩子在北京無法上學,賣了通州的一套房換了天津的一個帶好學校的別墅。我當時為她可惜時,她說沒辦法,孩子上學要緊,好在還有三套。
額,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道別的朋友統一說辭都是,我賣了北京一套房,我去某地看一看。
看看,我錯過了多少精彩故事,而且,咦,你們都很喜歡四這個數字啊,捂臉。
等我海南的小閨蜜通知我有房時,是這樣通知的。
那天是個周四。
她:趕緊準備30%的首付,下周二前要交完。
我:......
她:咋?
我:這不符合我一慣投資的風格啊,戶型,地段,配套,周邊房價,我啥也不知道呢?
她:額,你這不符合當今社會搶房的速度。
我:......
正好那幾天走不開,去不了海南,看不了房。
沒幾天,這貨興沖沖地告訴我,看,你不買吧,剛內部員工價買完3套,現在不賣了,等第二期開盤,就直接奔12000元了。
我:......
對,之前我還拉了個小群,打算幾個朋友一起去海口或三亞買房。
我趕緊跑群里說了句,海口的房又漲了。
有2個大意是說,已買,轉了一圈,沒有找到合適的,先買了80平左右的先放著。
額...你們下手真是快,這是白菜么?
聽完這房價的漲幅,讓我對中國的房子都沒了興趣。
正巧,有個工作上的朋友約我吃飯聊事,正好聊起房子這話題,她說,有個朋友在美國做房地產,正準備拓展國內的客群,問我線上營銷有沒好思路。
當時聊到如何評估房產價值時,我突然想起有一家上海機構正做日本房產的投資模型,可以找出低估的房源。是不是同樣可以遷移到美國房產評估上呢?
第二天中午就給上海機構聯合創始人打了電話。
答說,做模型可以一試,但美國地產的機會相對日本機會還是弱的。
咦,好奇,所以,你們是咋評估的?
然后,就開始研究他們的案例分享。
看到2015年,東京住宅租售比8-10%,大阪住宅10-12%,我覺得還成,別想那不知足的,至少能跑贏通脹吧。
然后!
畫風一轉,2017年,直跌到4%了...
這收益率,....,還能算是一款合格的投資產品么?淚目。
當然,貨比貨得扔,這與中國一線城市的1%比,算是相當合格的投資產品了。
中國的pass,美國的pass,日本的pass,我打算踏實地吸霾,安心呆北京了。
緊接著到2016年底過年時,老家售樓處火爆認購的場面,記憶猶新。
售樓處買房跟買白菜一樣,售樓小姐冷艷無比,愛搭不理,只有說交訂金,人家眼風才掃過來,哈哈哈,請自行腦補有房不愁賣的畫面。
我們仨好友去看的房,一個當場交的訂金,一個先于我們半年已經買過,看著被擠爆的售樓處,幾天全部售罄的別墅區,我當時疑惑到不行,現在房地產有這么火么?
因為該樓盤實在是離我現在的家有點遠,配套還在規劃中,我說先看周邊房,如果沒有合適的,就拿那個墊底得了,所以當時沒出手。
直到今年的7月份,我買房交完訂金,后面被通知漲價7萬,被毀約的梗,之前文章有寫過。
我才驚覺,難道中國房地產依然有機會?
于是,我開始學習房地產投資知識。
一是我確實還要買一套剛需房;
二是說不定房地產還有投資機會呢,先學習儲備著。
如在《從買房被毀約說起...》中寫到的,我踏踏實實上網找了一堆房產研究的大V,該學習學習,該交錢交錢,該買社群買社群,就這么,認真學習到今天。
中間倒是看到成都成洛大道上的一間公寓房,該房符合我學來的定價原則,租售比還不錯,預計兩年內也會升值,但是真要下手去買,才發現之前學習的全是紙上談兵,真計劃買時就會冒出無數個疑問,再加上這是跨地域購房買房。
我發現我搞不定了。
一邊密集地學習地產知識,一邊密集地看炒房團發來的房產資料。
學無止境,竟然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