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用一張小圖按功能介紹了保險的大類(如有興趣,請看上篇《聊聊挑保險》http://www.lxweimin.com/p/f877a442d75f),但真正要下手買時,一堆保險名字鋪面而來還是會一臉蒙逼。所以還是那話:清楚自己要什么~
1.清楚要保誰
許多家庭第一次買保險是因為寶寶出生了,先給寶貝兒買個保險,然后才會考慮大人。
事實上保險的目的是為了生活不會因為意外而改變,大人是整個家庭的支柱,保住家里的青山才是應該第一考慮的。說白了就是家里誰賺錢多就先保誰,讓保險來最大限度的提供保障和分單責任。
當然如果你是個單身,首要任務是解決溫飽,有結余的情況下再考慮買保險。
2.清楚保什么
鎖定家里的財神,即使財神不在了或者重病了,也不至于讓一個家庭的小金庫縮水,一家老小還是可以正常生活。因此壽險,重疾險,意外險是首先要考慮的。壽險是身故后留給家人的撫恤,重疾險和意外險是填補因疾病、受傷等帶來的經濟損失。
很多重疾險都含壽險功能(壽險也可以單獨買),購買類型有消費型和儲蓄型兩種。消費型會比儲蓄型便宜很多,交一年保一年,不得病也不會退保費,一般的保險公司能保到65歲,好一點的最長報到70歲。儲蓄型一般是保終生,如果中途一切完好,沒有用到可以返還保費,好一點的會有一丟丟的利息。
如果你覺得活到70歲已經夠本了,后面即使得大病也不在乎了。那消費型就是最好選擇,費用少,保障高。不過現在醫療越來越發達,人口老齡的年限也在越來越大,我個人覺得70歲之后的生活依然很重要。
有人覺得儲蓄型的到最后還可以把錢拿回來,是個不錯的買賣。其實不然,儲蓄型的保費大概是消費型的2倍到3倍多,這多出來的錢保險公司就用去投資,用你的錢去錢生錢,盡管最后可能也會返還那么一點點利息,但是和他們自己賺的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沒有完美的保險,只有適合自己的保險。
3.清楚保多少
保險是為了保障生活而非靠其發家致富,所以并不是保的越多越好(當然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可以繼承大筆遺產的除外)一般建議是家庭收入的10%~15%用于配置家庭成員的保險(注意,這里是指保險大類,健康險、財險啥的都包括)。如果是小白,剛剛開始買保險就以年收5%為參考,保險要做加法,先把基礎的配好,收入高了再按需一點點加碼。如果這里只談重疾險要配多少,建議是50萬~80萬人民幣,這是重大疾病大概需要的診治費用,超過這個數字基本上也就歇菜了,剩下就靠壽險給家人安慰吧。
羅里吧嗦了這么多,我肯定你們已經不想再看下去了,有關如何搜索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且聽下回分解
如何尋找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