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熱愛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熱愛京劇的人?!碑敶ど跖彖さ倪@句話雖然狂妄,但作為京劇迷的我來說,還是比較認可的。畢竟我是在聽了京劇之后再也聽不了通俗歌曲了,京劇成了日常必需,聽來甚是享受,有時竟懊恨,暗自嘆息不能早生百年去親略京劇鼎盛的繁華。
對于京劇的行當沒有特別的偏好,但對流派還是比較敏感的。如今漸漸都改良成了學院派,少了自家的特色,自是深感惋惜。在此暫作梳理,聊以慰藉。
老生
提起這個行當自應該是先想起在《定軍山》中老黃忠的扮演者譚鑫培老先生,這可是老生行當的泰斗人物,后來的唱腔都是在此基礎上改良的。余叔巖這位拜老譚不成自成余派,楊寶森學余不成而自成楊派。溫文爾雅的言菊朋在學譚倒倉后自創言派。老譚的孫子譚富英更是在其祖父的基礎上創立新譚派。與瀟灑的馬連良以及前述的余叔巖并稱老生三大賢的高慶奎也是初宗譚,后自立門戶,獨創那別具一格的高派。那一身仙氣的奚嘯伯也是始宗譚派,在言老先生的扶持下自創飄逸的奚派。這幾大須生單單就剩下了馬連良,畢竟老爺子有點大舌頭,在譚門下混總顯得格格不入,便自成一派,甚是自在。單憑其名列前后四大須生就足見其地位之重了。另外的老生還有許多,遠到孫菊仙、劉鴻聲,再到麒麟童周信芳、唐韻笙,再到關老邪關正明以及譚徒馬兒私淑楊的馬長禮等等,還待他日慢慢道來。當下的活躍者自也是不勝枚舉但總覺有幾分欠缺。
旦
最熟悉的莫過于四大名旦了。即唱作俱佳的梅蘭芳、英爽剛勁的尚小云、纏綿悱惻的程硯秋、嬌憨靈動的荀慧生,四個大老爺們硬是將男旦藝術推到了極致。這是乾旦,另有著名坤伶章遏云、新艷秋等。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來、宋德珠、張君秋)中只有張君秋發展了下來,其余三人早逝,不得不說是莫大的損失。另有瀕臨失傳十分甜糯的黃桂秋等等,梅尚荀程的光芒太耀眼,好多旦角被掩埋,百花爭艷,好不喜人。順便要提一下老夫子陳德霖,這個可是青衣泰斗,其所立陳派可謂是讓后輩望塵莫及。另一個便是通天教主王瑤卿,四大名旦均在其門下受業,其地位可想而知了。斯人俱逝,目前旦角流派的創始人僅有趙燕俠自己了。
老旦
這個行當本來是老生兼演的。自龔云甫始,老旦開始走向舞臺中央。此行當沒有其它行當那么異彩紛呈。自龔之后,核心人物便是多爺李多奎,那可真是祖師爺賞飯吃,可謂稱得上是獨霸天下。后來的李盛泉、李金泉、王玉敏等雖在此基礎上有所改進,對于多爺的藝術成就也只能是望其項背。
小生
敢頂著嗩吶唱的帥得難以形容的葉盛蘭,善演娃娃調的六爺姜圣人姜妙香等,小生的唱腔初聽刺耳,但那龍虎之音絕非輕易所習?;钴S時間較長的還數自學成才的俞振飛老先生,當代昆曲名家蔡正仁可是深得俞氏真傳。目前的小生包飛、宋小川、金喜全等多拜在葉派門下。
凈
俗稱花臉。兼收架子花與銅錘的金少山,融匯各家之長的侯喜瑞,韻味渾厚的郝壽臣以及其弟子袁世海,師徒二人素有“活曹操”之稱。集大成者便是著名的花臉演員裘桂仙的兒子裘盛戎,其與多爺合作的《赤桑鎮》可算的是京劇一絕。其后繼者方榮翔、康萬生、鄧沐瑋等在宣揚裘派藝術上,可謂是不遺余力。讓我們在領略裘派風韻,沐浴其中,欲罷不能。
丑
俗稱小花臉。代表人物并不多,作為配角存在,永留史名的有同光十三絕中的劉趕三以及后來的“活蔣干”蕭長華。老爺子在喜連成任教三十余年,建國后又擔任中華戲曲學校校長,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戲曲人才,為文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雖不能詳盡京劇的各個行當流派,但基本都囊括進來了。至于李慧芳、李麗芳這等全才,百年難遇的坤生孟小冬等等在文中難以細描,待他日,再聽我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