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是5月20,所以婚姻登記處,做好了十足的準備,也做好了加班的準備。
平常人少,基本上每天最多50對新人左右來辦理,也不叫號。今天因為日子特殊,大家都想趕在這一天辦理,于是采取了零時發(fā)號的措施。
號是手寫的,紅紙黑字,看著也有些喜慶的味道,到結(jié)束時應該辦理了300對左右。
工作人員中午基本上是沒休息,匆匆吃完飯接著辦,等候的人比平常實在是多太多了。下午到了下班時間,還有25對左右的新人,沒辦法又加了一個小時的班才算圓滿完成。
其實啊我真不覺得今天的日子有多好,一大早就下很大的雨,一直下,越來越大,直至下了一整天也沒停過。而且今天是陰歷四月十四,以前道家出去做法辦事,都是逢四不辦事的,肯定是有原因有道理的。
大家都趕著湊西方節(jié)日的熱鬧,卻忘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不得不說是傳統(tǒng)文化的悲哀。
如何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并賦予時代的意義,這是一個迫在眉睫而重大的課題。
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正在被大家遺忘,最終而消亡,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重視,對之不管不管,那還指望誰來管,誰來顧呢?
不過說到這里不得不提韓國這個特殊的國度,因為他確實將我們遺忘的東西,不管不顧,任其消亡的文化給撿了起來,寶貝了起來,并且打上了自己的標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在國人的一片罵聲里,反對中,竟然還通過了,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是你們自己不要的,扔了,我將其撿起來,而且保護的比你們好。
還有一個國家,日本,也神奇。也是將我們的東西學了去,學的認真,學的虔誠,因為他們沒有所以格外的寶貝珍惜,于是發(fā)展成為了道。比如茶道,比如花藝,園藝,比如和服。容進了他們的骨血中,推陳出新。
而我們自己,卻不重視,自以為已經(jīng)夠好了,而且好東西太多了,不管不顧,于是慢慢消亡與時間的洪流中,留下的東西越來越少,或許還將更少。
為什么他們都能將傳統(tǒng)文化保護的這么好,我們卻不能。難道是我們不夠聰明嗎?
韓國有韓服,日本有和服,都是從我們學的,學的是我們的漢服,而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知道漢服呢?
有多少人認為代表我們名族的服飾應該是唐裝或是旗袍或是中山裝呢?
其實啊這都不是我們漢名族的正統(tǒng)服裝,唐裝,旗袍都是根據(jù)滿族的服飾改的,中山裝是更據(jù)西裝改的,我們的正統(tǒng)服裝是漢服,是韓服和服學習的源頭,可是又多少人知道呢?
前幾年,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個漢服復興運動的女同袍,穿漢服在街上宣傳漢服文化,卻被人指是日本的和服,不由分說當街就要脫她的衣服燒掉,圍觀者沒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看著她掙扎,眾人都在為燒了她的衣服而歡呼,并指著罵她是漢奸,走狗各種難聽的都有。我無法想象,這到底是怎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