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又去了趟小雯家。這孩子已不是一次兩次以不去上學為借口來要挾自己的媽媽了,每次媽媽都被弄得手足無措,焦頭爛額,沒辦法只好求助我,一大段一大段的語音文字朝我“狂轟濫炸”。
哎,我自己都被弄得煩躁了,臨近畢業,本來事情就很多,還要時不時這樣來一下,但是沒辦法,還是約上同事一起去了她家。
這次家訪明確了三個重要的點,手機周一到周四讓家長保管;不能再以不去上學為借口來要挾媽媽;調整作息,早睡早起。對孩子和家長提出了這三點要求,也誠懇地建議家長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最終呈現這種兩敗俱傷的局面,媽媽要調整自己情緒,也要學會放手。
一個很愛孩子但方式不對的媽媽,一個想愛媽媽但又嫌媽媽管太多的孩子,兩個人還真是“相愛相殺”。媽媽在孩子五年級的時候才回到孩子身邊,已然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很容易和孩子發生沖突,經常是一點就著。想到我的孩子,我有時候和孩子的關系鬧得也很僵,她們這樣的關系給了我警醒,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不然到最后受苦受難的還是大人,陪伴真的很重要,但必須是高質量的陪伴!
小雯這孩子,自從上次家訪結束后,在剩下的一個月時間里真的做到了每天來上學,也在慢慢調整自己學習的狀態 ,比起之前三天兩頭的請假,這樣的她已經進步非常大了。我還記得家訪結束后的第三天,她媽媽發來了一大段文字,大意是說不想再逼著她讀書了,就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吧,家長再逼迫也沒有用。
看著這樣的一段文字,我百感交集。之前一直覺得她媽媽管太緊,讓小雯透不過氣,現在媽媽有了這樣的想法,其實她也很難過 ,不知道要怎么去處理和孩子的關系,還有孩子的學習,也許這樣的一段文字背后,媽媽的內心真的是痛苦的。可是有時候,拉扯到極限,放手了,結果卻截然相反。就像親子關系,當家長步步緊逼,打著我為你好的名義去做很多事時,其實孩子已經是在崩潰的邊緣了。
張同慶老師說在孩子的背后站著很多不懂孩子,只會對孩子提要求的老師和家長。我想我們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家長或老師吧,不以為然還自詡懂孩子懂學生,實則都只是憑自己的經驗去要求孩子,孩子大了,當然會反抗,會叛逆。
比起孩子考出什么樣的成績或考上什么樣的學校,我們家長真正去了解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只能是想愛卻不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