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與三歲半的小侄子語音,問他昨天去上學了嗎?
小家伙奶聲奶氣地說“有~,認識很多新朋友吶”
第一天上學好玩嗎?
一開始說不好玩,接著又說好玩、喜歡。
哈哈,可是媽媽的說法卻出賣了他,今天叫他去上學,說不去,還說拜托,他會生氣,會哭。還說幼兒園沒有故事書,不好玩,眼睛痛,看電視久了。
小家伙自己講述上學一天的情況:說他不吃飯,老師要喂,他跑來跑去,不吃。中午不睡覺,老師叫來警察叔叔,他才睡。下午哭了一會,小伙伴來看他了,老師問他,說想媽媽了。放學的時候不讓他把被子帶回家,還哭得很傷心,一直說是他的,他的。
聽得我真是又好笑又心疼!一轉眼,那個大眼萌小家伙就上幼兒園了,開始有了分離焦慮癥。他媽媽也很不舍,擔心他不好好吃飯,說再看幾天,不行就明年再上吧。我安慰說小家伙很活潑開朗,應該很快能適應,過幾天習慣了就好了。
其實,分離焦慮癥不光小孩有,大人也同時在體會。這里面,似乎更不適應分離的,是媽媽。雖然明知道要面對這一天,卻總是希望來得再遲一點。
從完全的共生、被孩子需要,到個體分離,被需要的感覺逐漸減弱,父母們對分離的感受是深刻的。
世上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前幾年路過廣州,與好友一起逛街,一路上,她不時電話“騷擾“老公:記得給丫丫喝水啊。出汗了沒?出汗了要換下衣服,別感冒了。中午吃什么?吃了幾碗?該讓丫丫午睡了。起來后有沒有喝水?蘋果要削皮再給她吃。。。
她有點失落地說女兒玩得很開心,居然沒有找媽媽。然后又不好意思地說:我發現不是她離不開我,是我離不開她!
是啊,孩子的長大對父母來說可謂悲喜交加。一方面,為孩子能夠獨立高興萬分,另一方面,又為孩子不再需要自己而悲傷不已。這一點,應該在媽媽們那里體會最為深刻吧。從衣胞帶血,到剪短臍帶,是第一次分離;從孩子開始爬行,離開母親的視線去探索世界,注定這一生,只能目送他的背影,一步一步,走向分離。
所以佛家七苦中,“愛別離“說的便是這一種吧。只是在父母眼里這是苦,但更是福吧!從孩子進幼兒園的第一聲啼哭,父母們便應有此覺悟。
希望燦燦和媽媽的分離焦慮癥都早點好起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