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紅樓夢》·葬花吟
北京已經到了看落花的時節了,這個春天的絢爛已經到了頂點,再過不久就會“開到荼靡花事了”,對于那些不舍這場花事的人們,我安利你們一款APP,幫你將花兒的美一直定格在手中。
“花田小憩”是一款以花為核心的應用,打開app,撲面而來的就是滿眼的姹紫嫣紅,上個動圖,你們感受一下:
花田小憩對自己介紹是這樣的:
“花田小憩”希望給所有喜歡植物和美學的人們,帶來的不單純是花的美麗。更想通過花草與時間的疊加,營造一個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幸福、浪漫、溫馨還是喜悅,我們更著重于制造一份美學標準的生活態度。
我想他們做到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亮眼的UI設計
這是一款以圖片資訊為主要內容的應用,花田的產品設計非常好地將圖片,尤其是大量高品質的圖片突出出來,而產品本身設計退到其次,在起支持作用的功能和欄目中集中體現。例如:“我”“設置”欄目,loading框,提示框等。產品的主色是黑色、灰色及象秋天的銀杏葉一樣的金黃色RGB(202,162,69)。這樣,即不會奪了其他圖片的的風頭,也沒失去自己的格調。
產品的布局使用了大量的圖片卡做為列表的樣式。圖片的排布并不拘泥于一種方式,或錯落有致,或整齊排列,使得產品不僅整潔又不失靈動。
在文字的使用上,產品設計也極為克制,用不同的字號、深淺來體現信息的級別、選中與否等層次。同時按鈕的風格也是極簡的線條式的按鈕。?加之極簡的線條元素在產品中的使用,都將產品設計帶入到只起框架作用的地位。
“吟成豆蔻詩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花與時間堆疊的生活方式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將花納入自己生活,花是我們熱愛這平凡生活的一個象征,而花田APP將與花相關的,尤其是用花扮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集合在一起。在專題這個欄目里,用漂亮的圖片,制作精良的視頻搭建了一個“小憩”的空間。
對于一個以資訊為主的欄目,資訊量是非常大的一個關鍵點,但可惜的是,目前這個欄目中的內容還是太少。輸出這些內容的是專欄作家,目前看來,有官方、合作伙伴,藝人、達人。平臺對專欄作家有認證機制,認證通過的作家有:作品入選專欄目排行榜,接受專訪,免費海外游學、書籍出版等福利。專欄支持訂閱。
?有可能是因為每一條資訊的制作成本太高,無論是圖片,文字,選題,制作都是精美且耗時的,而且眼下平臺上的專欄目作家比較少,所以造成專題里架構很大,但內容匱乏。
?想來,隨著人數的增多,配合更多的宣傳,這里應該是一個專業人士、生活家們進行宣傳的領地。
特別推薦“壁紙”,里面的花圖,張張都美艷不可方物,如果你對花有不可自拔的愛,這里的壁紙可以夠你用上一年。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以花為介的會友圈子
社區功能主要體現在“發現”中的”圈子“這個欄目(真的也是醉了,為毛好多產品里都有”發現“,就不能起個有個性點兒的名字嗎?),這是一個類似微博的社交版塊,兼有發布、點贊、評論、點贊、分享(包括站內、站外)、訂閱(應該就是關注功能)、舉報等基礎社交功能。
欄目還分成了花藝、園藝、家居、婚嫁、生活、雜物幾個子版塊,用戶在進行發布的時候需要自行選擇一個版塊進行發布,是必選項而且不可多選。感覺這個功能很雞肋。首先,這樣的分類就有點兒一廂情愿,用戶真的可以理解這種分類的區別嗎?我猜大部分人在發布的時候隨手點一個分類就好了。再來,用戶發布的這些內容會形成信息流,而我們對信息流基本理解就是按時間順序排序。用戶的閱讀習慣也是去滑動屏幕一條一條去看而已。微博如此,微信朋友圈也是如此。 如果用戶把一條動態多次發布到所有版塊的話,進行閱讀的用戶就會在不同的版塊看到相同的內容。因此,這樣的分類就是形同虛設。
但還是要說,目前發現里面的圖片真的都非常好看,尤其是在這個花開的春天,幾乎每個人的動態都是美圖。我見到過給朋友圈的每一條動態點贊的用戶,心中十分不解,但在這里面,我也做了這樣的事情。真是美啊~
“美則美已”--如何盈利?
這么美好的一款APP希望它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雖然不忍,但還是要說:目前看來,這個產品變現的難度很大。
雖然產品里有“商城”功能,但其中的商品非常少,而且價格沒有任何優勢,也沒有評論、反饋等一個電商應用該有的標配功能(某寶,趕快從我腦海里滾粗)。從其版本迭代的過程來看,商城功能是2106年4月上線的,一年的時間,做到目前的商品量是不足夠的。花田的官方介紹說,他們團隊有20人,現在可能會多一些,但這樣的團隊規模去支持一個電商模塊應該也是勉為其難吧,所以,電商可能不會是它唯一的或是支柱性的商業模式。
說到“花”的生意,我最先想到的是“野獸派”,這個從微博做起來的,用花裝點故事的商業模式簡直是一個傳奇。雖然起步時簡單粗暴,可這是一個最直接的賺錢的方法。隨著明星的追捧和口碑引爆,現在的“野獸派”已經相當有規模了,相較之下,花田在這個方面弱了一些。
那么,流量變現呢?坦率講,我是沒想到這個產品這么有活力,我發布的動態竟然在一天之內就有人點贊,而且一些專題有上萬的訂閱量。但這樣級別的流量談到變現還是有些難的。就算有流量可觀,可以變現成什么呢?
1)硬廣告。是個好方法。因為留在平臺的用戶都是愛生活,有情調,愿意為“美”付費的人,定位比較精準,能夠吸引廣告主,但就算是我也會擔心大量的廣告進入破壞產品的格調。
2)軟廣告。可行。要求進行軟文撰寫的人員有很強的文字功底,也能從非常好的角度切入而且長期、穩定保持高閱讀量的寫作功底。微信公眾號“大忘路”就是這樣一個持續不斷輸出軟文的號。(似乎好久沒有再看了)
3)?會員增值服務。這就要求平臺提供高頻、低門檻、高利潤的產品或服務。從目前花田的定位來看,產品販賣的應該是一種“美學生活態度”,從產品層面來看:鮮花、花藝、家居、雜物都有可能劃入此,但這些都是可以在網絡上方便購買到的(參考野獸派目前的發展)。不能買的是服務,聚集在平臺的花藝或園藝達人們是可以提供服務的,但用戶的需求會是高頻嗎?如果是的話,要多少人財務的投入呢?(參考前陣子火得一塌糊涂的o2o)。
還有一個可能,花田小憩APP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應用,它是一個商業模式中的一環,本身沒有盈利的壓力。比如,為專業雜志提供素材或傳統媒體網絡化的一個方式,再比如是相關行業某大集團旗下向互聯網進軍的一個嘗試。如果這樣也許日子好過一些。
今天使用過程中,產品有閃退現象,好可惜。
不管怎么說,希望這款應用可能一直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