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前三章,作者借法國詩人尼古拉·布瓦洛·德普雷奧之口指出“你心里想得透徹,你的話自然明白,表達意思的詞語自然會信手拈來?!痹鯓铀闶窍氲猛笍啬兀烤褪?b>在動筆之前,就要明白自己要“寫什么”。既然商業(yè)文章、新聞報道、企劃書等都是由大量素材和極少數觀點組成,那就沒必要過多考慮采用什么表達手法“怎么寫”,大量收集由獨立的事件、情節(jié)、數字構成的素材,用具體的事實數字代替形容詞來增強素材的表現(xiàn)力,就能夠快速寫出好的商務文章。而長的文章也不過意味著需要收集更多的素材而已。
收集素材需要遵循的兩個原則是目標讀者和寫作目的。首先要明確認識到商務文章是“交流工具”,而不是“表現(xiàn)的場所”。我們不是為了寫商務文章而寫作,工具本身不是目的。被委托寫文章的時候,先問自己你想要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什么?向委托人確認真正的寫作目的,才能快速準確地收集素材。其次是要搞清楚文章面向的目標讀者是哪些人。務必牢記不要寫面向所有人的文章,面向所有人的文章無法令任何人接受。在落筆之前要盡可能在心中為自己確定具體的某一類讀者——越具體越好,實在無法確定目標讀者的情況下,就將自己的某個熟人確定為讀者。想辦法搞清楚自己目標讀者的興趣和知識水平,親身了解讀者接觸到的信息,預先了解“自己是被如何看待的”,把握時代背景,留意周圍的情況變化的基礎上才能寫出充滿人情味的文章。
在本書的第三章,作者指出,收集素材要“盡量多收集,最后再刪減”,正如我們經常說的俗語,磨刀不僅不誤砍柴工,還能通過改進生產力促進生產效率提升。作者給出了收集素材的幾種具體方法,如突然閃現(xiàn)的觀點要馬上在手機上做好筆記;所見所聞所感,全部做筆記;利用“郵件草稿”來儲存素材;一邊做其他事情(健身或者散步等),一邊思考素材;利用坐車等碎片時間來收集素材;通過和他人閑談來收集素材;通過一個素材聯(lián)想出其他素材,讓素材增多等。此外作者還分享了細碎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中都要有主動收集素材的意識,可以將隨感轉化為素材、使用對話錄音營造“采訪對話”的環(huán)境等收集素材的“心法”,讓我們不至于陷入無物可寫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