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通過傾聽他人,了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比表達自己更重要。
傾聽何以擁有如此大的力量?
1、傾聽能夠治愈身心
卡爾羅杰斯的一段話足以說明傾聽那些能夠治愈身心的力量:“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2、傾聽帶來的示弱效應能夠拉近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
3、傾聽可以預防潛在的暴力
4、傾聽可以讓我們在別人說“不”的時候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5、使談話更生動有趣。
溝通時,如果聽的人很煩,說話的人一般也會覺得很無聊。雖然我們認為短短一個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但是我更相信打斷別人比假裝在聽,更加符合說話人的愿望。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談話對人有益,而不愿意被人當做負擔。 傾聽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呢?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想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正像以色列哲學家馬丁·布伯所說的:“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
但是,全身心地傾聽他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在她的作品中寫道:“傾聽一個處于痛苦中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跡,那就是奇跡。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
但是當我們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會急于給出安慰和建議,急于表達我們的關切和態度,而不是傾聽他人的訴說。可是,傾聽意味著全身心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地表達痛苦創造了條件。
1、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論別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地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也就是說,無論別人在訴說什么,我們只關注其中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基本要素。
2、給他人以及時的反饋
在有效地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后,我們可以主動地表達我們的理解和關切。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 什么時候需要給別人反饋呢?
(1)在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的時候
(2)在別人期待我們反饋時。
一般說來,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 另外,在給別人反饋時,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語氣。一個人在聽別人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時,將會留意其中是否暗含批評或嘲諷。如果別人通過我們的語氣識別到我們是在體會,而不是妄下結論,一般就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我們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評、攻擊、辱罵或嘲諷就會消失。 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那些話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法。這時我們有必要給予反饋。
3、保持關注
在解決問題或詢問他人的請求前,為他人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4、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時,告訴別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任何人都無法給別人連他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因為我們已經痛苦得無法傾聽。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種狀況。
(1)充分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告訴對方我們正處于痛苦當中,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2)大聲說出自己的請求,如果我們直接表達我們的痛苦,即使對方也處于痛苦當中,也能意識到我們的需要。
(3)換一個環境,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調整我們的狀態,等我們平靜以后再回來。
在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和學會如何提問同等重要。在通常的溝通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在夸夸其談,不停地所說著自己各種各樣的事情,唯恐別人小看自己、忽略自己。很少有人會在那里靜靜地傾聽別人的訴說。其實真正的溝通高手通常都是從傾聽開始他們的溝通之旅的。
簡寶玉讀書挑戰打卡-《非暴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