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畢業后工作了三五年,都會進入一個所謂的瓶頸期,困惑期。沒有做過大量的數據調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至少這一點多多少少會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了些。而我反思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緣于畢業時就沒有慎重思考,或者說沒有做好長期的職業規劃,所以會發生這個現象是遲早的事情。
就在我最近忽明忽暗地與這種情緒做斗爭的時候,我遇到了一本一行禪師寫的書,名叫《正念的奇跡》,在第一次聽到樊登講讀這本書時甚為雞凍。書里說的關注當下,關注內心,都是一個人處在焦慮無助情況所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聽樊登分享完后,我迅速從網上買到了這本書,當天收貨就開始閱讀。除了之前的內容基本有所領教之外,書的結尾部分還引用了一個托爾斯泰寫的關于皇帝的三個問題的故事,同樣讓我感觸深刻。
不得不感慨,人丑就該多讀書,所有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昨日和閨蜜聊事情,偶爾談到近況,她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說最近很焦慮和迷茫。我問她是什么原因,答案和我的經歷很是相近。無非是工作的未來,看不清,想不明,不知道如何是好。
聽了她所說,我仿佛看到了之前的那個自己,同樣的處境,同樣的語言,同樣的心理。或許是出于賣弄,或許是出于幫助,我迫不及待地將我從書中所學的內容,一股腦都分享給了她。
我跟她大概講讀了這本書的內容,所謂正念,就是要對當下的實相保有全然的覺知。洗碗的時候就認真洗碗,喝茶的時候就認真喝茶,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呼吸的時候就認真呼吸。不要讓自己被未來吸走,要實實在在地感受當下的每一分鐘。修煉最容易的是在寺廟,其次是在工作中,最難的是在家里,因為家中瑣事太多,想要保持正念就必須用心感受。因而砍柴是禪,擔水也是禪,起身動念,一舉一動都是儀式,都是典禮。
過好真實的這一刻,它就是生活的本身。不要做未來的俘虜,不要煩惱未來要做的那些事情,不要想著開始或者擺脫什么,不要想著“離開”當下。要能夠察覺到自己的任何心念,不要讓任何覺受或者念頭浮現卻不以正念來辨識。
最后,我把書中托爾斯泰寫的故事,講給了她聽。再一次記住了,最重要的時刻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們唯一能主導的時間。最重要的人永遠是當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你是否還會和他人共處。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你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跟她分享完一遍,我自己又再一次去體會去感悟到書中的精髓。而聽我講完,我問她,你現在感覺怎么樣了。閨蜜回答,嗯,確實心情比之前好一些了,還需要自己再慢慢去練習。我想,感謝她給我這樣的一個機會,可以去把學到的東西做以分享,讓我自己多一次機會去梳理。能聽到她說心情好一些,我也很是歡心。我想,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吧,嘎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