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筆記04“活在當下”vs“活在未來”
一、摘抄總結
1、“活在當下”意味著被困在永恒的當下。
2、身體“活在當下”,思維“活在未來”。
3、活在未來的方法:預測未來,篤信,按照未來正確的結果行動、選擇、思考。
4、預測不一定正確,但那又怎么樣呢?
5、活在未來的人一定比活在當下的人有更多的財富。
6、所謂投資,就是用現(xiàn)在的資源換取未來的資源。
7、根基錯了湖話,在那上面建造的東西再華麗也沒用。
8、一個人是夠真相信某種信念,最終只有一種體現(xiàn):踐行。
9、優(yōu)質(zhì)的思考就是“活在未來”的必備條件,而那些看起來管用的技巧,只能滿足你當下的需求。
10、其實本質(zhì)上,不論學習任何知識,還是打磨任何技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開始就像專業(yè)人士一樣生活。
11、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忽略對于自己專業(yè)領域的趨勢研究,每天花些時間看些最新的材料,對于預測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12、“活在未來”的人,都會刺激到“活在當下”的人。這個抵抗的過程不會輕易結束,只要你嘗試著和周圍人活的不一樣,就會感受到阻力。重要的是放棄這部分想被認同的“安全感”。如果這是一個你認準的方向,那就篤信自己的判斷。雖然你也有很大可能失敗,但是那又怎么樣呢?不想被困在當下,我們只能勇敢邁出這一步。
13、不要對別人的鼓勵抱太多的期待,只有把這部分支持當做額外贈送的,你才有機會扛過開始階段的困難。
14、尊重事實、相信邏輯、無視非議,一個活在未來的人應有的品質(zhì)。
15、能夠讓人無視周圍人的眼光,堅定自己判斷的只有一條:篤信。必須是篤信,連相信都不足以讓你采取行動。篤信的根據(jù)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源自扎實的推理和不斷地拷問。沒有足夠的數(shù)據(jù),不會輕易下結論。
16、不要企圖一次就預測對所有的事情。預測的能力也是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重要的是,判斷過后,要用行動去驗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
17、伴侶之間最重要的是保持相同的節(jié)奏,不論過了多久,發(fā)現(xiàn)她還在你身邊,并沒有離你遠去。
18、知識需要持續(xù)積累。很多事情,做一點點是沒有用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持續(xù)積累,讓自己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出來。
19、相比宣布自己目標的人,那些選擇不說出來的人,更容易實現(xiàn)目標。
20、把七年看成一輩子,這輩子自有它的精彩的部分,下輩子也有很多可能性在等著你。
21、每個領域的積累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心態(tài)上不應該輕易把自己限制住。
二、個人體悟
剛開始對于“活在未來”還不是很理解,對未來進行預測,而且還很難對,很艱難,有什么意義?但是看到網(wǎng)友留言,突然醒悟過來,活在未來不就是要有遠見,有前瞻性思維,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但仔細思考,發(fā)現(xiàn)笑來老師講的并不這么簡單,僅僅是思考自己的未來,定下目標去實現(xiàn)嗎?不是,是對于世界的趨勢有所判斷,鍛煉自身,去抓住那轉(zhuǎn)瞬即逝的機會,這也許才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秘訣吧。這樣的機會,確實只要一次就夠了,就像股市的牛市,房地產(chǎn)的投資,比特幣等等。
尊重事實、相信邏輯、無視非議,這是一個活在未來的人應有的品質(zhì)。如果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就努力去獲得知識。跨界。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時尚的詞了,其實很多有大智慧的人,都是能打破學科,行業(yè)的邊界,融會貫通的人。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知識,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要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和看法。
笑來老師還提到伴侶要保持相同的節(jié)奏,這點我很認同,即使她不能和我一樣去努力學習,我希望她能理解我,支持我,為我解決后顧之憂。這就很好。
三、實踐心得
? 試著去預測,發(fā)現(xiàn)好難,很多概念都一知半解,去翻閱了一些書,得到上聽了《百歲人生》、《遠見》、《失控》、《與機器賽跑》、《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慢慢在頭腦中形成了一點想法,進行一些簡單的預測:
1、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在未來將取代大量人的工作。很多中間行業(yè)將消失,機械性、紀律性、重復性的事情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留下最頂層的、需要大量原創(chuàng)性的工作的行業(yè)以及最底層的、不需要技術含量的服務業(yè)。
2、人的壽命會變長,職業(yè)生涯也會變長,人生將有多種可能,多個不同的階段。
3、學習在未來變得越來越重要,終身制學習,碎片化學習是未來的主流。
4、人際交往技能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四、改進措施
下一步的計劃打算:
1、加強學習,制定詳細的計劃,有重點的學習各種知識。
2、加強人際溝通能力的訓練,有意識得培養(yǎng)自己這方面的呢能力。
3、制定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在不斷摸索中前進。
五、提出問題
1、學界主流的觀點就代表了未來的趨勢嗎?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未來?
2、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培養(yǎng)人際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