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認為把這句話改一下,也可以用在創業者身上:
金句:創業成功都相似,創業失敗各有各的不幸。
最近,我分析很多成功的創業案例時,發現成功的原因,和“一堂五步法”確實不謀而合。
本著刻意練習的目的,我用在一堂學到的這個方法,分析了電視劇《天道》里的丁元英為啥能創業成功。
背景介紹:
電視劇《天道》里,丁元英在女友芮小丹的“慫恿”下,決定要在貧窮的王廟村寫下一個“神話”:幫他們脫貧。
而這件事的發起人是:王廟村村民馮世杰,和他的兩個音響發燒友劉冰和葉曉明。他們托芮小丹,找丁元英幫王廟村脫貧。
機緣巧合下,丁元英在王廟村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
王廟村窮到什么程度呢?有些村民連一年才四塊錢的水費都交不起。再加上王廟村也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地理、生態等資源,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的最佳代言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丁元英還能帶著村民們創業成功,真的是很牛逼。
下面我就用“一堂五步法”,來分析丁元英為啥能在王廟村創業成功。
第一步:需求(科學創業第一步,找對需求不迷路)
「金句」? ? 科學創業第一步,找對需求不迷路。
那丁元英是怎么找對創業需求的呢?
這時候,找需求的工具“拆推評算”,就要隆重登場啦。
1、拆:學會拆解,群體有解
丁元英通過和馮世杰他們三個音響發燒友接觸,以及去王廟村走訪,了解村民的技術能力等等,大致得出了可以做音響的方向。
但是,音響市場大得很,王廟村可以做哪個細分群體的市場呢?
這時候別急著下場,關鍵是:
「金句」? 要學會拆解,群體才有解。
從消費能力角度,可把音響市場粗略拆解為:低端市場和中高端市場。
如果你是丁元英,你認為王廟村適合走哪條路線呢?
丁元英很清楚,走低端路線,對王廟村來說,等于死路一條。因為王廟村只是一個小作坊,而大工廠的大批量原料采購、標準化生產,他們在成本方面,完全可以把王廟村摁在地上摩擦。
這意味著王廟村就只能走中高端路線了。那中高端路線,也還是很大的市場,如何找到細分市場嗎?
答案是繼續拆。音響的中高端路線,從消費者的角度,可以拆為兩類:
第一類? 裝逼族:這個群體,買音響只為裝逼,花錢任性
這個群體少得可憐。音響市場幾十年的歷史,還沒有誰是靠這個群體基業長青的。
沒有“最佳實踐”,放棄!
第二類? 發燒友:這個群體,買音響因為熱愛,花錢理性
這個群體人數挺多的。像馮世杰、葉曉明和劉冰,他們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國內,當時就有“最佳實踐”:樂圣音響。
于是,丁元英就有了從樂圣那里分一杯羹的想法。
經上面這樣拆解,中高端市場的發燒友這一細分群體,就呼之欲出啦。
所以我說啊:
「金句」 學會拆解,群體有解。
2、推:學會推演,痛點上演
已經有了樂圣這樣的最佳實踐,王廟村作為后進者,你覺得還有戲嗎?
在丁元英看來,商業如戲,全靠“演技”。
這里說的“演技”,是指:推演的技術。
丁元英洞察到,雖然樂圣已經是最佳實踐,但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像葉曉明是樂圣在古城的代理商,但是他的店卻開不下去了。
為啥會這樣呢?
丁元英經過推演,發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樂圣的音響價格太高了。
大幾千、甚至上萬的音響,很多發燒友是想買,想享受樂圣音響帶來的精神享受,但無奈消費不起啊。
丁元英通過推演,找到了音響發燒友的這個痛點。
所以,我說啊:
「金句」 學會推演,痛點上演。
3、評:需求三角,同行比較
推演完后,接下來就是要評估了。
評估用的工具是:“需求三角”(打分,10分為滿分,重點是對比同行打分)
(1)普遍性:樂圣6分,王廟村9.5分
對音響發燒友來說,他們是多么渴望有樂圣品質、但價格低很多的音響啊。這一需求太普遍了。
(2)頻次:樂圣10分,王廟村10分
對音響發燒友來說,一天不用音響聽歌,一天不享受這種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都會覺得渾身難受。
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因為我曾經也是個音響發燒友,哈哈。
(3)剛性:樂圣6分,王廟村10分
對音響發燒友來說,如果能有一款品質不輸樂圣、價格卻能比樂圣便宜很多的音響,當然是剁手也要買買買!
通過對比同行打分,你就會發現:音響發燒友對高性價比音響的需求,是多么的強烈哈。
所以,我說啊:
「金句」? 需求三角,同行比較!
4、算:懂得計算,發現“金鉆”
丁元英經過調研得知:
專做Hi-Fi音響的樂圣,公司資產是6400萬,在中高端的Hi-Fi音響市場,占有17%的份額。
也就是說:Hi-Fi音響市場的資產規模=6400萬÷ 17%=3.76億
這說明Hi-Fi音響市場是一塊很大的“金鉆”啊,如果做好了,就能大賺。
當然,前提是:你得像丁元英那樣懂得計算。
所以我說啊:
「金句 」? ? 懂得計算,發現“金鉆”。
第二步:解決方案(痛快解決問題,付費就會痛快)
上面提到了,丁元英洞察到了很多音響發燒友的痛點:想要樂圣的品質,卻承擔不起樂圣的價格。
但是,消費者又憑什么要信任Made in 王廟村的音響呢?
對此,丁元英的解決方案會是什么呢?
答案是“三部曲”:
(1)在北京成立“格律詩音響公司”:包裝設在北京,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是北京公司的產品。
(2)申請音箱專利,借助歐洲朋友的資源參加歐洲音響測評,進入十佳音響行列,并授權歐洲代理。
(3)參加北京音響展,以格律詩一號音箱為破局點,以低至3400元的批發價和3900元的零售價,彰顯自己的低成本和高質量。
對渴望高品質音響的發燒友來說,3900元的音箱零售價簡直就是白菜價,格律詩一號音箱很快就搶購一空。
所以我說啊:
「金句」痛快解決問題,付費就會痛快
第三步:商業模式(眼光放長遠,賺大錢不遠)
很多人把“商業模式”,說得天花亂墜。聽完后完全get不到他說啥,真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我的理解,商業模式就是賺錢模式。創業道路千萬條,賺錢第一條。創業不賺錢,你是想耍流氓,說你是創業詩人嗎?
那丁元英給格律詩(王廟村),設置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呢?
其實就是雷軍的“小米模式”:每一單,賺你一點點米。
像格律詩一號音箱,批發價3400元,利潤110元,利潤率只有可憐的3%。難怪葉曉明他們說賺的這點錢,還不如把資本投的錢,直接放銀行,這樣利息還要高。幸好他們三個不懂英語,不然估計要對丁元英飆英語說:"Are you ok?”
其實丁元英的方法,是最ok的。
格律詩作為后進者,要想從Hi-Fi音響的老大樂圣那里分一杯羹,在相似配置的條件下,就只有一條路:彰顯自己的高性價比。這樣的配置,樂圣起碼要賣七八千。而格律詩的價格,才是樂圣的一半。用丁元英的話來說,這樣做才能成勢,以勢如破竹之勢,一舉錨定音響發燒友的心智:格律詩的音響,品質=樂圣,價格才一半,值得買!
說白了,格律詩一號音箱就算不賺錢,但因為它撕開一個口子,彰顯了格律詩的高性價比,格律詩其它系列的產品就很好賣了。
丁元英評價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但他也說了評價一個人只有聰明是遠遠不夠的。
葉曉明確實聰明,他會馬上算出賣3400只有3%利潤率,然后得出還沒銀行利息高的結論。
不過,經營企業想要基業長青,從來都是“風物長宜放眼量”,用長期主義的眼光去做事,而不是像他們三個“牢騷太盛防腸斷”,干啥啥不行,抱怨第一名。
后來,葉曉明在去樂圣求和失敗后,回到古城第一時間,這三個“怨夫”就立刻要求退股。
他們退出后,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的肖亞文,憑借對長遠局勢的正確判斷,入主格律詩3天就能賺到300萬。
所以我說啊:
「金句」眼光放長遠,賺大錢不遠。
第四步:增長(復制越容易,增長越容易)
《天道》里沒有交代格律詩(王廟村)后來是怎么增長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下面3點判斷,他們的增長其實是可以復制的。
(1)人員復制:像王廟村村民這樣的貧困戶太多了,到他們村附近一抓一大把,這些人員完全可以復制。
(2)技術復制:像王廟村這樣生產音響,技術門檻并不算高,培訓培訓就可以上崗,完全可以復制。
(3)模式復制:別說是音響了,以丁元英點石為金的能力,復制其它的商業形態也是分分鐘的事。電視劇《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在其姐妹篇《天幕紅塵》,就講了一個復制面館的模式。像《天道》里格律詩的另一股東歐陽雪,是開餐館的,以丁元英的能力,隨時可以幫她復制,這比吃菜還簡單。
所以我說啊:
「金句」 復制越容易,增長越容易!
第五步:壁壘(創業無壁壘,全員兩行淚)
樂圣老板林雨峰,曾口出狂言:“樂圣只有矛,沒有盾,他們的做法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在我看來,沒有盾,就是沒有壁壘。這些年來,樂圣光顧著擴張,卻沒想過自己的根基遠沒想象中牢固,被人連根拔起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林雨峰注定要被丁元英這樣的高手,按在地上摩擦。
那你覺得格律詩的壁壘是什么呢?
答案也不難猜,就是丁元英式的商業頭腦。
為什么是丁元英式而不是丁元英呢?
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商業頭腦的精華,傳授給了格律詩的新掌門人肖亞文了。
而肖亞文也學會了,所以她能在應對樂圣官司中自如應對。
電視劇《天道》的最后一幕,丁元英坐好友韓楚風的車離開了古城,然后坐飛機返回德國。他確實可以放心離開了,因為肖亞文已經成了格律詩固若金湯的壁壘。如果真的遇到肖亞文搞不定的事情,還有自己這座“萬里長城”殿后,絕對不會出現像林雨峰這樣的悲劇。
所以我說啊:
「金句」 創業無壁壘,全員兩行淚。
寫在最后
綜上所述,丁元英通過“五步”(需求——解決方案——商業模式——增長——壁壘),鎖定了創業的成功。
都說創業是“九死一生”,但這個說法的適用人群是:沒有科學創業方法論的人。
你會發現有些人是連續創業者,每次創業都成功,比如莊辰超。
他每次創業都成功的背后,是因為有科學的創業方法論。
我挺慶幸自己去年,因為李海峰老師的緣故,接觸到了一堂。
在這里學到了很多科學的創業方法論,我認為這些都是能幫我們大大提升創業成功概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