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316,8-20-2,離婁章句下20-2》
【"湯執中,立賢無方。"】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甲寅日,五月初二,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
這一節繼續講解憂勤惕厲的精神,故事主人公為圣人商湯,商湯行政上秉持"執中"原則,用人上貫徹大公原則。
中道,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思維,是觀察和處理事務的定理。商湯在以下兩方面貫徹中道,一是制心,日用常行遵守規律,緊急變故隨處權衡,均以中道為準則。二是制事,遇到似是而非的情況,以中道格正,避免混淆,事情的開端和結尾、原因和結果,以中道格正,避免顛倒。
不行中道行不行呢?不行中道的結果,就是掉入意見的泥淖——憑著意見辦事,意味著沒有觀點,沒有理論,沒有體系。一句話,任性。做出的決策和采取的措施從源頭上、結構上就歪了,結果的偏頗就可想而知了。不行中道行嗎!
商湯用人,貫徹大公原則,體現在立賢無方,方,是范圍的意思,無方,則表示用人政策上體系開放,沒有限制和拘束。只要是賢人,不問來路,不問出身。
立賢無方這條原則有什么奧妙呢?兩點,第一,賢人,只有賢人,才是修政立事的真正力量。第二,賢人稀有。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也。"天資隨處可見,超凡入圣則必經學習,而這一條,既使當今世界,隨處可學的優渥條件下,仍然是稀有現象。如果說古代是書籍稀少等客觀條件制約,當今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則是現代性思維的實用主義思維自我設限,“有用沒用”是衡量學不學的標準,使得真正的學習竟然成為一種奢侈的稀有的現象。
賢人,一方面是主要力量,一方面實際上又是稀有的,如果搜羅不廣,很可能就會遺才。所以,不論親疏,不管貴賤,廣開求賢門路,這是商湯之所以為商湯的憂勤惕厲精神的體現。
商湯,以中道處天下之事,以公心用天下之賢,接上了大禹的道統,成為中華文明的傳人。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