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300,8-7,離婁章句下7》
【孟子曰:"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相去,其間不能以寸。"】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丁酉日,四月十六,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
? ?這一節,針對父兄和子弟之間的關系,孟子講解關于“養”的方法論。其綱領是八個字:涵育薰陶,俟其自化。涵育是循序漸進,不期速成;薰陶是以身作則,模仿表率,不搞單方面要求。俟其自化是指人的成長都是內化于己的過程,變化氣質來自內在修養,需要子弟本人調動精神投入其中。
? ?賢父兄和不肖子弟,這是一對矛盾。賢,是中與才。中,也就是性情的中和之德;才,也就是條理的濟世之能。不肖,就是偏和短,指性情之偏和條理才能之短。
? ? 養,亦分為中與才兩部分的目標和措施。
? ?第一步訂立目標:對于不中者,目標是使他變化氣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傷之于驟,要避免速成的要求造成傷害;對于不才者,目標是開發其聰明,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可使之苦于其難,避免造成心理陰影,產生畏難情緒。
? 第二步訂立措施:對于不中者,四句話:裁抑他過份的地方,引導他不及的地方,從容涵養,自化于中;對于不才者,也是四句話:開發他昏聵的地方,警其懶惰,循序漸漸,自成其才。
? ?棄,是養的對立面,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嚴加督責,求其速成,另一方面,達不到速成的要求就舍棄不教。
? ?作為賢能的父兄,不可輕棄不肖子弟,這里有一個邏輯上的演繹推理,可以說明為何不可:1,君子與人為善,而天下沒有不可化之人,2,家庭之近,子弟之親,如果對此都教導無方,養之無術,說明自身就是不中不才,3,那么,所謂父兄之賢就不成立,跟他批評的不肖子弟,沒啥區別。也就是孟子說的“其間不能以寸”。
? ?最后,通過上述的分析,養的方法論出來了:關鍵在于兩點,第一不可要求速成;第二做好自身表率。所有的學習都是模仿學,所有的進步都是時間的事兒。所以,養的方法,首先在于端正自己,嚴己恕人,使子弟聞正言,見正事。使他的習慣與知性攜手成長,使轉化發生在心里面。最終,不中與不才變成德修名立的君子,這時候他會明白父兄是善于教導的人,不僅生他、養他,還教導他成就自己,就會為他們的賢能而心悅誠服,也做這樣的人。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