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一的寒假,歸家途中,火車站里,百無聊賴的我當時寫下了這篇想到哪寫到哪的文章。
高考之后的那個暑假,那是我最放縱最成長的時期,主要發生了兩件事,我力排眾議報考了一千公里之外的某老牌985大學,還有,我真正的戀愛了。
? ? 高中的生活沒啥好說的,像怨婦一樣講述來自農村的我到城市求學的艱辛,或者滿懷激情的講述高考復習的辛酸苦辣,再或者追憶放縱的青春年華和兄弟情深,其實都沒什么意義。有人說青春在高考結束的那個下午就結束了,他錯了,青春在高中開學的那個早上就結束了。所謂高中的美好年華,是已經上了大學的無聊人們感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虛構產物;所謂高考的艱難心酸卻又充實美滿,是不想學習的大學生找的借口來表明自己曾經是愛學習的優秀學生;所謂兄弟情深坦誠熱血,是長大后開始看透人心的人對自己的自我催眠。網絡小說中常看到主角穿越回到自己的少年時代,于是那些之前的兄弟伙伴,變成了自己的下屬,主角用各種看似真心實則骯臟的手段籠絡人心,這才是最現實的。
雖然直到大學之前的我,還沒有表現出什么骨子里的叛逆,但我已經在生理上和法律上都無比接近成年,開始思考自由、人生、幸福等等命題,并開始產生了不同于命題作文的思考結果。
高三的最后一個學期,我突然瘋狂的迷戀上了文學,也不是突然,就是覺得這些年一直在看那些無聊的網絡小說——當然極個別網絡小說是真的有思想有文筆的——該換點有深度的了,于是我看了那一年的茅盾文學獎作品,《繁花》上海風氣和方言太濃看不懂放棄了,江南三部曲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令人發寒不敢繼續,《黃雀記》讓我開始探討人性,讓我開始覺得,所謂“瘋”可能不一定是壞事,《生命冊》則是更加堅定了我飛出去的渴望,哪怕前路并不平坦,總比在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等死強。這一年的茅盾文學獎似乎特別奇怪而飽受爭議,向往而不可得的頹廢感使我在那個人生中最熱血的一年里開始思考前路,拙笨地開始思考自由的真諦
這時候,我就開始有了一種凡是故事主角必定都有的一種品質——無比向往自由——雖然很久之后的我才真正明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主角,即便是完美的擁有主角潛質。
總之我要飛出去,這里的飛出去,不是寒窗苦讀一戰成名飛上枝頭變鳳凰,就是單純的飛出去,不高,但一定要夠遠。
? 高考之后的我,出成績之后的我,都沒什么欣喜若狂或者失望的情緒,我身邊有人發揮極端失常從清華北大跌落到了一所二本大學,有人走運比平時成績高出了幾十分,然而我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媽的,連個吹牛的資本都沒有!
?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我報了某大學,一個低端的985大學。為了上985,我對外都這么說,其實我就是想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能夠離家越遠越好,越遠越好,越遠越好!
很多離家很遠上大學的同學都在開學一個月以后開始后悔,國慶節假期,寢室的人都開心地回家了,他們看著搶不到火車票的12306郁悶不已,就算搶到票了,來回花費兩天的時間在無聊的車廂里也實在不劃算。我卻是在學校里歡天喜地,終于有了個不用回家的假期,我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想去哪逛去哪逛,可以自由自在……
我從不知想家,即便有時想起那個生長的18年的小城,想到的也是無數個清晨或者午后我趴在窗邊向往遠方的場景,我多愁善感,但并不妨礙我的冷血,我一直以為堅定是我最好的品質。
? 后來我知道,過度追求自由,會產生夢魘一般的孤獨。就像傅紅雪吧,孤獨,冷漠,永不停歇,沒有感情……
無戒365極限挑戰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