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大腦里有“時間管理”的概念,那么你只會選擇如何管理時間,而忽略了管理自己;如果你的大腦里有“快速閱讀”的概念,那么你只會覺得讀的太慢,而忘了認真思考。
同樣一個人腦子里只有“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是試著轉換著角度,這件事或許可以成為快樂的。
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能做,那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
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是不可能做的好,做的成的,不可能的,不信你試試?再試試?反正你這輩子放棄了那么多回,再多一次也無所謂。
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的功能。
回憶一下你過去的痛苦,估計你能想起來的并不多,而且時間越久,記憶越模糊。
除了時間之外,痛苦的程度也會決定我們的遺忘功能。越痛苦的事,我們通常越忘的快,這也是大腦為了保護我們而進化出來的功能。
現在你知道你自己為什么做不好了吧?
不論是學習一個知識,還是打磨一個技能,本質上就是在你的大腦里留下“痕跡”。
但你從開始的時間你就給它賦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堅信,那你的大腦自然會想方設法幫你抹掉這部分記憶。
無論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甚至是多重重大意義。
比如說現在我寫簡書(即學習筆記),如果我每周寫一千多字,一年52周,都差不多十萬字啦!整理起來就是一本我自己的學習成長之書。當然這對我個人來說意義重大,非常重大。很少有人為自己寫書的,但我就這么干。
多重意義,還有個更大的意義,能把一件事寫清楚,說明邏輯能力也很強。這是很鍛煉邏輯的,很鍛煉思考的。當然開始寫的不好,那又怎么樣?我又不跟別人比,我只跟我自己比,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好就行了。別人怎么認為我寫的差勁也好,他怎么認為是他的事,跟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重點是“只要我一天比一天好”這才是重大意義。
佛教里有句“一念一世界”,在我們這種人的世界里,這不是那種“苦哈哈的堅持”,“嗅哄哄”的努力,這叫什么?這叫干脆停不下來,多有意思的事兒啊,誰敢攔我跟誰急。
沒有體會過這種快感的人,總是沒有辦法想象對方如可以堅持下去。
喜歡讀書的人,多半不是在堅持,對他們來說讀書本身就是享受;對于喜歡運動的人,多半也不是在堅持,運動中產生的多巴胺,足以讓他們享受這項活動。
學會、學好一門技能所帶來的是重生快感。
你的世界多出來一個維度,你看到了過去不曾有過的景象,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又活了一遍。
這種快感一旦體會過一次,根本停都停不下來,別人攔都攔不住。
當你決定習得某項技能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賦予了它很多正面意義”之后,還可以想盡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拿出一張紙去羅列,甚至發幾個月去羅列:
1、如果沒有這項技能,我現在有什么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2、進而,在將來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3、如果我最終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們的生活究竟有多么的悲慘?
不僅要羅列,還要“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來的細節“栩栩如生”的寫下來。相信我這會嚇到你的“大腦”(準確的說,是把那種你所需要的恐懼深深植入你的潛意識),然后它就會在很多時候自動工作,催促你趕緊學習,否則它就會焦慮、會害怕、它就不安生了……
就拿注意力來說吧,我知道注意力比時間重要,時間比金錢重要。只要一浪費注意力我就難受,恨不得馬上找本書來讀。不學習就會難受,浪費注意力就難受,這已經深深的植入我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