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我來說,毅力和堅持,都是并不存在的概念;之前也有過、用過這些概念,但后來我主動把它們從自己的“操作系統”里剔除掉了……
為什么你總在談“堅持”、“毅力”,卻從來沒有持續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的系統里有“時間管理”的概念,那么你只會想著如何管理時間,而忽略了如何管理自己;如果你的系統里有“快速閱讀”的概念,那么你只會覺得讀得太慢,而忽略了認真思考。
同樣,一個腦子里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會想著轉變個角度,這件事或許就會成為快樂的事。
這些都是我們從底層上給自己挖的坑,光做一些表面功夫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努力,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堅持這個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樣。
我一向有個看法,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骨子里”,并不是一個完全比喻的說法,我們的底層反應來自于內腦與脊髓連接處(你看,相對來看,“內心深處”是一個相當落后的概念)……
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不信你試試?再試試?
反正你這輩子都放棄那么多回了,再多一次無所謂的。
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的功能。
回想一下你過去的痛苦,估計你能想起來的并不多,而且時間越久遠,記憶越模糊。
除了時間之外,痛苦的過程也會決定我們的遺忘功能。越痛苦的事情,我們通常遺忘的越快,這也是大腦為了保護我們所進化出的功能。
現在你知道自己為什么做不好事情了吧?
不論是學習一個知識,還是打磨一個技能,本質上都是要在你的大腦里留下“痕跡”。
但是你從開始的時候就給它賦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堅信,那你的大腦自然會想方設法幫你抹掉這部分記憶。
所以想要不放棄,首先就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
我很早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于是,我磨練出一個策略:
無論做什么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比如說,以我目前的情況,用寫文章賺錢,我是很難有動力的,至少不會有極大的動力——這是大實話。那怎么辦?我得想出個辦法,賦予它一個重大、甚至偉大的意義。
于我這種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們這種人的世界里,這不是那種苦哈哈的堅持,臭哄哄的努力,這叫什么?這是干脆停不下來啊!多有意思的事兒啊?誰敢攔我我就跟誰急!
沒有體會過這種快感的人,總是沒辦法想象為何對方可以“堅持下去”。
喜歡讀書的人,多半不是在堅持,對他們來說讀書本身就是享受;喜歡運動的人,多半也不是在堅持,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多巴胺,足以讓他們享受這項活動。
學會、學好一門技能帶來的則是重生的快感。
你的世界多出了一個維度,你看到了過去不曾有過的景象,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又活了一遍。
這種快感一旦體會過一次,沒有人會停下來,別人想攔都攔不住。
同樣是寫文章,對于現在的我來說,給自己掙錢明顯沒什么動力,但是幫助大學生掙獎學金顯然意義重大的多。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給他賦予的意義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能夠賦予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重要的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并且把它均攤到每天的任務上。這樣才有可能讓自己不停地去做這件事。
一念一世界。這是很實在的道理,一點都不虛。
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別人需要堅持、別人需要努力才行的事情,在你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世界里,是“干脆停不下來的事兒”,是“誰不讓我做我就跟誰急”的事兒,除了上面提到的“為它賦予很多意義”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方法與技巧。
當你決定習得某項技能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賦予了它很多正面意義”之后,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拿出一張紙去羅列,花幾天甚至幾個月去羅列:
如果我沒有這項技能,那現在有什么事兒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進而,在將來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如果我最終竟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們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慘?
不僅要羅列,還要“展開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來的細節“栩栩如生”地寫下來——相信我,這會“嚇到”你的大腦(準確地說,是把那種你所需要的恐懼深深埋入你的潛意識),然后它就會在很多的時候自動工作了,催促你趕緊弄,否則它就焦慮,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就拿留言這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為例,很多人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夠,希望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其實留言就是最好的起點。它的長度適中,而且我已經提供了寫作的框架(思考問題),你還有很多參考材料(別人的留言)。
你想過自己如果堅持留言會收獲什么嗎?你或許能被選入精選留言,也有可能拿到獎品,但是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每天留言200字,一周整理一次就能形成一篇1000+的閱讀筆記,一年就是52篇。這幾乎相當于你給自己寫了一本書,并且記錄的都是自己的成長過程。與此同時,你的操作系統也升級了,而且你能用文字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單單這幾點的進步都足以讓你過上另一種生活了。
另外一個尤為重要的技巧是:
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擁有某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買房、學開車……都是社交化學習),盡量與他們共度大量的時間;如果沒辦法一對一交流,起碼也要時刻關注他們……
社交,從來都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當你與擁有某項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發現”、“感受到”那項技能其實是很自然的,很實用的,沒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這些判斷上的變化會極大的影響你的行為,你的感受,于是,很多在另外一個世界里“很艱難”、“很痛苦”、“很難堅持”、“沒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全都變成了“真好玩”“停不下來”、“要是能夠玩一會兒就更好了”的事情……
所以啊,你也把“堅持”啊、“毅力”啊什么的,從你的操作系統中剔除掉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