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仍用昨天的教育培養今天的兒童,那么我們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明天。”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現今的“核心素養”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更體現了我們的教育改革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余文森曾在《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提到:“雙基是外在的,主要是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在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由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外在的又有內在的東西。”如此,這就要求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方面要更多地要從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出發,站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
上個月的讀書心得中我根據自己粗淺的實踐經驗,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出了一些看法,那么本月我更加系統地閱讀了《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這本書中提出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作者認為,為實現新時期教育的育人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必須進行深度學習。因為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中取得職業和社會生活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強的意志、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的溝通和協作能力以及學科思維、學習策略等,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素養。總結起來,還是能夠歸結到首都師范大學葉小兵教授提出的那句話:“按照發展核心素養這一基本理念來說,其實就是要聚焦在培養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本書作者認為,核心素養的獲得需要通過深度學習來支撐。深度學習是理解性的學習,不僅僅要單純從字面意思上知道、明白,更要從深層次上進行思考,形成一種能夠解釋、思辨、應用等更加有難度、更具綜合性的學習結果,此外還需要形成一種能夠靈活運用所知進行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本書作者也提出,深度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先前知識基礎上的概念改變。對于教師而言,我們在帶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已知的“前概念”,
通過教育教學實習,我發現學生初中階段已掌握的“前概念”是進一步深入掌握高中歷史概念的良好基礎。但有時我們也需要幫助學生糾正“前概念”的思維定勢。大多數情況下“前概念”能夠為新概念的教學打下基礎,但有時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會與新的概念產生沖突。例如,學生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一概念有所了解,但他們簡單地認為這一概念的內涵就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但是“俄國二月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等革命的性質實際上也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就引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厘清概念的內涵,擺脫原有的觀念,形成對歷史概念的準確認知。
教師還需要學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度學習。例如學會運用問題引領學生思考,帶領學生學會自主建構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等。
愿我們的教學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