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獻上一段看完《沖突與懸念》之后的練習:
1
他在書桌下兜轉了一圈,用兩根觸須探了探地面,又伸向空中,捕捉掉落下來的粉粒。
他原先躲在書桌的支撐板與地面的縫隙間。陰暗潮濕的環境里,他可以自由躺著,懶懶地伸展六只腳,摩擦自己的腹部。地面并沒有人類想象的那么光滑,盡管有時遇到下雨天,雨傘滴流的水濕潤了地面,流進縫隙里把縫隙里的空間幾乎填滿。
不過,他似乎仍然能夠找到一種奇怪的平衡點,即他能夠一半浮在水面上,又一半頂住木板的底部,氣門噴出的氣體沖到水面上激起一些水汽,饒得他的腹部怪癢癢的。
他喜歡這些刺激,有一次差點把自己玩脫了。
那也是一個下雨天,雨水滋潤進來,他像往常一樣用氣門的氣體給自己饒癢癢。忽然一陣劇烈震動,他還來不及想怎么回事,水突然張牙舞爪般地把他吞進肚子里,他感覺無法呼吸了,六只腳拼命地掙扎,但這一切都無濟于事。忽然再一次震動,水咕嚕咕嚕地往外流,他順著水,流出了縫隙,漸漸地水變得越來越單薄,他能聽到自己的氣門噴出空氣的聲音,六只腳好像也能動了,于是,一步步地爬出水堆。還未喘一口氣,這時,天空又壓來一個黑色的巨大物體,他嚇得不知往哪躲,巨大物體越來越逼近,整片空氣都被擠壓了出去,他的氣門能感到空氣的流動。空氣像無數條柔柔的線,在撫摸自己的身體,似乎在告訴他逃出去,跟著我逃出去。他順著空氣的指示飛奔了出去。
那個巨大的物體從身上掠過。他喘了口氣。這是他第一次在大白天暴露自己,還差點送了命。等到他徹底緩過神來時,他忘記了剛才那驚險的一刻,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不是他平日在黑暗里小偷小摸的時候才有的見識,也不是他用水汽饒腹部癢癢的小樂趣所能比的。
他發現了許多許多巨大的四只腳動物。他們的樣子很奇怪,居然能把自己折成各種形狀。大部分動物喜歡折成一個奇怪的樣子,跟一把同樣奇怪的木頭黏在一塊,形成類似“占”的形狀,這個形狀一動不動可以待好長時間;他們有時候會站起來,居然只用了兩只腳。那兩只腳還會交叉替換,往前移動。他也試著用兩只腳站起來,但一站起來,馬上就倒下了。
他嘗試了很多次,都以失敗告終。這讓他困惑不已,我明明比那些四只腳還多兩只,為什么他們能行,我不行?這個問題讓他寢食難安,連饒癢癢都不快樂了。
于是,這一天,他決定要親自問問那些四只腳們。
2
不知道上面寫得有沒有引起你看下去的欲望。
小強不是人類,但一旦賦予人性,小強就不是小強了,而是一個有點小癖好又充滿好奇心的人。
人性的成分復雜多樣,如果簡單用黑白相分:
好的成分,有好奇心、憐憫心、羞恥心等等;
壞的成分,有虛榮心、攀比心、施虐心等等。
如何讓人們對一個以虐待弱者為樂的惡棍產生共鳴?
懂得技巧的作家會賦予惡棍一些好的人性,比如賦予他對愛情的執著、對弱者的振聾發聵的施暴價值觀以及對兄弟的講義氣之心。
不過,即使不懂得技巧,有些作家通過如實描寫現實中的人物,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現實中的人通常是復雜多變的。
但說到底,能讓我們對主角產生共鳴必然是主角身上所散發的好的人性。
我們愛上了惡棍,但其實我們愛上的是他身上的充滿迷惑和魅力的人格。
愛古惑仔,愛教父,愛上義氣,愛上愛情,愛上親情,愛上自由。
然而賦予主角純粹好的人性,是會被觀眾所唾棄的。
我們或多或少會賦予他一些奇怪的癖好,一些可愛幽默的氣質,一些無害但讓主角更加立體的人性,以挽回觀眾。
對主角產生共鳴,其實就是 “主角像自己” 的技法。
把自己的善良、丑陋、無害、邪惡、有趣都一并矛盾地加到你主角身上去吧。你看到了自己,讀者也能從中看到他自己。
《馬男波杰克》這部美國現實諷刺類動畫,就是一部人物塑造極其成功的作品。我們都從馬男身上看到了自己。不過,作為作家,我更多地是從戴安身上看到了自己。
把你的心盡情地剖開來、撕起來、扯開去,跟主角的心連接在一起。話說你都不關心主角,觀眾又怎么會關心呢?
雖然有技巧幫你如何撕自己,但也可以看到,要成功塑造一個人物并不容易,作家很容易陷入抑郁自閉的境地。當然你不需要多么成功的人物,只要普通適當即可,其實也可以稍稍對自己手下留情,不要逼得太狠;適當的解剖,也往往會有令人滿意的主角,過度的解剖可能會太沉重了些。
當這一步達成之后,觀眾開始關心主角。
恭喜你,你也完成了《沖突與懸念》里建立沖突的第一步:
LOCK的L,Leader:主角值得追隨。
主角不值得追隨,一切無從談起,談再多技巧也無濟于事。
3
LOCK的另外三個字母,分別是Objective(目標)、Confrontation(對抗)、Knock-out(結尾)。
Objective 目標,一句話就是要貨真價實。
生死攸關的目標是最佳的。死亡分為三種,肉體的、職場的、心理的。
肉體的多是冒險類的、偵探類的、升級類的小說或電影,有直接的感官刺激;
職場的多是辦公室類的、官場類的、勵志類的;
心理的多是言情的、文學的等等。
當然三種可以結合,既有肉體的死亡也有職場的死亡,宮斗劇常常是這個套路;《甄嬛傳》還加上了心理的死亡。
某人云:“作家要寫自己恐懼的事。”
這恐怕意思是要有一個貨真價實的生死相戚的目標。
還是那句話:你都不關心,讀者為什么要關心呢?
Confrontation 對抗,歸結起來就是,請愛上你的反派。
反派未必是一個人,也可以是這個社會,也可以是你自己。
反派作為主角的反面,必然也要有跟主角相同的豐富層次。你是你作品的上帝,愛上所有人物自然是最好的。但這容易讓讀者讀起來吃力,因為每個人物都如此有魅力,那么就不知道關注誰了。
如果你說你一定要愛上你作品里的人物,那么請一定愛上兩個人,一個是主角,一個是反派。
愛是要付出的,你要公平地對待他們,賦予他們合理的力量。
愛也是成全對方,讓他去做自己,而不是試圖干涉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們躍然紙上,活生生地出現在你面前,就是對你工作的最好報答。
Knock-out 結尾,結尾就是新的開始。
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地在一起了,其實也是他們婚姻生活的開始。
《肖申克的救贖》里,瑞德保釋出獄,與越獄的安迪相遇在沙灘上,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
然而這一些新的開始都是過往的經歷被死死閉合后才有的釋然。
你當然也可以不是充滿希望的開始,也可以是悲慘命運的開始。
《恐怖游輪》里我們跟隨女主角發現,一切都是一層層的循環,她又回到了那個我們所熟悉的節點,我們得知了她所步入的是一個殺與被殺永無止息的煉獄中。
某人云:“一個精彩的結尾,就是保證下一部作品是否暢銷的關鍵。”
把讀者喂好了,是你的工作。
4
LOCK的這幾個元素搭建好了之后,其實基本上你就搭建了沖突的基礎。
一個可以追隨的主角,你讓觀眾和你一起進入主角的世界中,關心主角的命運;
一個貨真價實的目標,你激發了觀眾的欲望,殷切期盼主角能夠成功;
一個你愛上的反派,反派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暗暗發力,那是觀眾害怕但看不見的地方,往往能夠出其不意;
一個精彩的結尾,觀眾跟著你坐過山車,他們肯定希望還能回家,如果停在半中央是會生氣的。
集齊上面四個元素,你的作品就可以死死地LOCK住觀眾啦。
5
不過,這還不夠。
你還缺少一條線,一條引領讀者翻過一頁頁,完全不顧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閱讀量的線。
他們遇見珠穆朗瑪也不怕、抵向宇宙邊界也不怕,數據在他們眼前就是一堆屎,甚至作者糟糕爛透了的文筆都不介意。
他們所渴望看到的是結果,結果。
但結果遲遲不到來,或者來了一部分,又勾起了新的結果的欲望。
你樂此不疲,像服了春藥般迷醉,整夜整夜地看,整個身體都在燃燒,一會兒緊張一會兒笑。
奇怪地是,你明知那是虛假的,都是作者腦袋里的產物,但你還是耽于此中。
這就好像我們現實社會,明知一些事情做了也沒什么用,但你也像著了魔一般不做就會死地去做。
這條勾人的線就是懸念。
沖突雙方,主角和反派各自發力,所有人知道有事情會發生,但是誰也不知道事情會怎么發展。我們都在等待,等待某個時刻。
一個好的懸念就是反派封閉了主角的各個出口,已經超出了讀者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所有情況,但事情還在發生。
接著,一個感覺沒有任何作用的東西混入了我們的視角,或者某個一直尋常可見的東西在眼前掠過。
突然,就在我們懷疑什么時候會發生的時候,事情爆發了。所有的謎團一個疊一個快速地分解,我們從過山車的頂端沖刺了下來。心在怦怦直跳,懸念的張力開始釋放。
具有懸念天賦的作者,當然又會把線提起來。我們又被他輕輕一拉掛了起來,等待作者的屠殺。當然獻上我們的膝蓋,作者會饒了我們。
這種天賦,說到頭也是一種技巧。我們也是能夠修煉的,但是呢,個人感覺不容易。
因為你要比讀者更為深入地思考,至少要比讀者那幾個小時的思考能力超出幾倍,而且前后都要能夠相互聯系起來。
有些人會為此花幾個月時間去思考。
如果你智力上與讀者相差不多,何不在時間上高人一籌呢?
思考的方法有很多工具,這里不再贅述。《沖突與懸念》里介紹的思考工具是頭腦風暴,我估計這本書本身就是作者頭腦風暴出來的,所以寫得有點零零散散。
對于寫作中遇到的懸念有了新的認知。但對于沖突還是一知半解。
人和人之間為何會爆發沖突?
恐怕是雙方都在競爭同一樣東西吧。
它可能是生命、金錢、權力、安靜的環境、座位、機會、帥哥美女等等。
靠你去想了。
6
本次推送的下方還有三篇作品《色戒》、《邊城》、《三體2》、《驚魂記》的懸念分析,有興趣的同學點進來觀看。我還做了小說剪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