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5 華杉
君子最引以為恥的,就是自己的名聲超過了自己的實力,名聲超過了實力,就成了欺世盜名的小人了,那怎么受得了!毀譽是大事,要非常小心在意,無論是毀譽他人,還是他人對我的毀譽。對他人要首先杜絕詆毀,然后謹慎地贊譽,一切立足于用事實說話,只說事,不說人。他人對我,詆毀,不要回應。贊譽,趕緊給自己打折!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說:“我對于別人,我詆毀了誰?我贊譽了誰?假若我有所贊譽,一定是有事實考驗過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毀,稱人之惡而過其實。譽,揚人之善而過其實。
這樣言過其實的毀譽,我們每天都在干。為什么呢,還是前面說的,人性的弱點,好惡愛憎的情緒,總是壓過是非的判斷,更不用說中肯的評價別人了。
衛靈公對彌子瑕,開始時寵愛得不得了。晚上彌子瑕家里人來通知,他媽媽病了,彌子瑕一著急,駕著衛靈公的車就往家里奔。按衛國法律,私駕國君的車是要刖,施斷足之刑的。但衛靈公稱贊他說:“真是大孝子!”兩人一起逛園子,彌子瑕摘了一個桃子吃,特別美味,剩下一半馬上遞給衛靈公:“這桃太好吃了,您吃!”衛靈公大為感動,彌子瑕太愛我了!后來,彌子瑕色衰愛弛,這兩件事都成了他的罪狀,衛靈公說,彌子瑕曾經私駕我的車,又把吃剩的桃給我吃,這都是大不敬之罪!
同樣的事,毀譽就這么翻了一個個兒。
孔子特別在意這個問題,所以他發明了著名的“春秋筆法”。左丘明總結孔子的春秋筆法說:“《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春秋》的記述,用詞細微而意思顯明,記載史實而含蓄深遠,婉轉而順理成章,窮盡而無所歪曲,警誡邪惡而褒獎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誰能夠這么寫?
什么是春秋筆法呢,就是避免直接表明自己對人對事的毀譽態度,而是通過精準地選擇用詞來定義,以及陳述事實,讓事實自己說話,所謂“盡而不污”,細節很詳盡,沒有歪曲,看的人,自己就明白了。被批判的人,他權勢再大,人家沒說他什么,只是把事實說出來,他也沒辦法。是非曲直,大家心里都明白。
包括我們寫文案,寫廣告詞,我都一直強調這一點,用陳述句,陳述事實,不要用形容詞。比如“曬足180天,廚邦醬油。”“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固安工業園區”“一個北京城,四個孔雀城。”都是說事實,無毀無譽,但毀譽自現。反過來,用最強烈的形容詞來夸自己,別人卻不為所動。這也是商業文案的春秋筆法。如果仔細去閱讀一些上市公司的年報,或者聽美國總統的演講,會看到春秋筆法是普世的,不是中國特色。反而,有人批評說春秋筆法是曲筆,不是秉筆直書,那是最大的誤解。春秋筆法不是直書,是直道,三代以來的直道。你以為秉筆直書的,他最后上不了直道。你說人家是拐彎抹角用曲筆的,他其實比誰都直,誰也擋不住的直。所以《史記》說:“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就這么大力量。
錢穆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詆毀人,就是成人之惡了。所以孔子不詆毀人。孔子著《春秋》,不虛夸人之美,也不隱藏人之惡。無論褒貶,一概用事實說話,一如其實,事以明道。毀譽見于直道,而直道自然在人們心中,用不著我來毀誰、譽誰。
我們因為愛憎好惡,總是在毀人譽人,主要是急于將自己對某人的毀譽加之于其他人,希望大家都和我同好惡,共愛憎。讓我所愛者,大家都愛;我所憎者,最好人神共憤,天下共棄之。這樣對人或毀或譽,或許也能影響他人,但是也會影響自己,別人不一定跟你一個立場,沒必要。
特別兩人一鬧矛盾,或好友翻臉,分別都找共同圈子里的人詆毀對方,要把對方說成十惡不赦的惡人。有什么用呢?其實誰也不關心你們那點破事兒,無非是跟你親近的附和你,和他親近的人附和他,其他人兩邊應付著附和。然后你們兩人的形象都在相互詆毀中下降。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到處詆毀對方,另一個絕口不提,甚至還念著對方曾經的好處。那個不詆毀對方的人,在朋友圈就人氣大漲了。這就是“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絕交了,也不詆毀對方。
別人毀我譽我。毀我者,不必放在心上,不要反擊。每個人都有人毀,別人也毀不了你,你不反擊,沒幾個人知道有人毀你,用什么毀你。一反擊,所有周圍的人都知道什么事在毀你,等于幫毀你的人做擴音器。不理他就過去了,還是事實在說話,時間在下結論,人家也未必聽他的。
人性的弱點啊!就是不關注珍惜愛他的人,成天跟毀他的人打得火熱!有些玩微博的,誰每天給他點贊,給他留言,他是不搭理,不回復,不轉發的。一旦有一個人留言罵他一句,他馬上回應轉發,跟對方一來一回吵個天翻地覆。
這是病,得治!這是什么病呢,是一種傲慢病,就是把所有人對我的好都當成理所當然,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而別人對我的批評呢,反而高度重視。這樣不就把贊我的人搞得很賤,無人理睬。而把毀我的人反而抬得很高,萬眾矚目。
再談談別人對我的譽。
別人譽我,也要注意,別人喜歡我,往往就會對我過譽。過譽了,他某日難免對我失望,因為沒他說的那么好。過譽了,其他人聽見,會以為是自吹的,那對我更不好了。君子最引以為恥的,就是自己的名聲超過了自己的實力,名聲超過了實力,就成了欺世盜名的小人了,那怎么受得了!
毀譽是大事,要非常小心在意,無論是我毀譽他人,還是他人對我的毀譽。我對他人,首先杜絕詆毀,然后謹慎贊譽,一切立足于用事實說話,只說事,不說人。他人對我,詆毀,不要回應。贊譽,趕緊自己給自己打折!要身懷絕技,懷有別人不知道的本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沒人知道,沒機會用,也不遺憾,這樣比較安心。不要反過來,假裝自己有本事。這樣就應了“出來混,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