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話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意思傳遞給對方。同一種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而不同的方式最后呈現的結果也是不同的。表達方式的選擇,完全取決于個人修養和語言能力。有時需要幽默風趣,有時需要委婉動聽,有時需形象生動,有時需要通俗易懂...
說起會說話的人,社會上公認的一位是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
記得馮小剛那一期,問汪涵是不是每次錄節目都這么開心,是不是有的錄完了意猶未盡有的疲憊不堪再也不想錄了?然后汪涵馬上就說這要看嘉賓是誰。 馮小剛接著說聽說我們這期錄完了你不高興就再也不想錄了,汪涵迅速接上,那是因為再也請不到像您這么好的嘉賓了,這達到了我們主持生涯的頂端。看起來就是很簡單的你來我往問答接話,瞬間就把嘉賓的調侃化于無形,條件反射一樣,行云流水一般的流暢。
其實我們都知道汪涵的高情商說話源于以下的原因。首先,他非常愛看書,看任何類型的書。腹有詩書氣自華,看的多了,知識面不斷擴大,有些話自然就出口成章了。其次,汪涵是具有一定的語言技巧的,他會移情,懂得換位思考,更會運用適當的比較來突出交流的對象,說出利人利己的話。還有一點是,汪涵懂得抓重點,說話有條理有概括力。這點作為一個電視主持人非常重要,要讓對方舒服地說出自己重點問題的答案。
汪涵的說話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他后天不斷努力,吸收思考慢慢總結得到。我們也可以試著向他學習,邁向成功的說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