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這一章講的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
他為人極端廉潔,極端誠實。但為人太過極端,就不太會相信為人處世該有陰陽的分別,會用自己嚴苛的標準來要求部下和上司。也正因為極端,其所為有時不免失之瑣碎苛細。
海瑞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并且執法不阿,但是作為一個在圣經賢傳培養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如果說張居正的施政措施多少帶有變法的意味,那么海瑞的做法卻是力圖恢復洪武皇帝擬定的制度。他限制富戶過多地占有土地,縮小貧富差距,但以個人來對抗強大的社會力量,再加上方法不當,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他強力推行節儉,嚴禁奢靡浪費,力圖恢復到歷史上和想象中的單純,但政府不用技術和經濟的力量扶植民眾,而單純依靠政治上的壓力和道德上的宣傳,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
究其一生,雖被人仰慕,但沒有人按照他的榜樣辦事,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無法被接受為全體文官們辦事的準則;他的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的讀書人服務于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但這種精神的實際作用卻至為微薄。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
明朝各項制度、政策的弊端
1. 司法制度:法律的解釋和執行離不開傳統的倫理,組織上也沒有對付復雜的因素和多遠關系的能力。
2. 農村政策:由洪武皇帝所推行,對本朝今后的歷史影響深遠。其最顯著的后果是,在全國的廣大農村中遏制了法治的成長發育,而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上自官僚下至村民,其判斷是非的標準是“善”和“惡”,而非“合法”或“非法”。
3. 財政制度:以贏補虧而不由上級機關總攬收支以節約交通、通訊、簿記、倉庫管理等各項后勤之處的財政制度貫穿明朝始終。其弊病在于缺乏彈性,不能適應環境而改變。造成這種財政經濟上凝固化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維持文官制度的統一協調性,使行政問題簡化,以適應政府本身的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