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菜譜
我出生于江北的教師家庭,上有姐姐,排行老二。在那個年代,我屬于不受爺爺和太爺爺待見的女孩子,盡管如此,我的爸爸媽媽依然把我當寶貝兒對待。
家務,我做或者不做,可以選擇。學習成績或好或壞,父母親可以不問。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可以理解我,從來沒有打罵呵斥。他們只管做好爸爸媽媽,而我們不用他們教導,比著父母的做法去學習,也都是非常懂事的孩子,鄰里百家都夸贊我們兄弟姊妹三人勤快、嘴巴兒甜、還愛學習,是讓父母親放心的好孩子。
所以,我很慚愧,姊妹三個,姐姐老大做得很好,做飯、洗衣服等所有家務都全包了,而我從小多病羸弱,腸胃不好、又害了眼疾,一直是全家人在照顧我,極少指使我去干家務。所以,我竟然只會蒸大饅頭、煮粥,不會做菜,確切地說到了高中異地求學時才學會洗衣服。弟弟,和姐姐一樣,做飯、洗衣服家務等樣樣都會,是一個標準的江蘇優質暖男一枚。
答應給女兒做飯,可是我不會做菜啊,這可怎么辦?
想想父母親,也許不是從小就會做菜的,爸爸媽媽都會做菜給我們吃,我想我也可以學著做菜給女兒吃。
當時,辦公室有一位90后小伙子對美食比較有研究。我就隨口提起此事,他聽到我要日日為女兒做飯,瞪大了雙眼,不過很快就舉起雙手支持我,并對我說:“王大姐姐,好樣的。我給你出菜譜,適合初中生的健康菜譜。你比著做,不會的問我,我做菜好手。”
菜譜大致是午餐一葷菜二素菜的配置,外加時令水果。
女兒愛吃龍利魚、鱈魚、噶呀魚、牛肉和豬肉,我能做的只有龍利魚和豬肉排骨,熟食店可以買到牛肉和鱈魚,剩下噶呀魚只能由老公早起到早市去看,如果有合適的野生噶呀魚那就買上,由老公去做。至于素菜,女兒愛吃豆腐、油豆皮、大頭菜、西紅柿、生菜、小油菜、西藍花等,可以比著百度上教程學習去做。主食,我做的大米飯還是深得女兒喜愛的,女兒只吃大米飯。就在此飲食的喜好基礎上,由同事出了一周菜譜,我把制作好的菜譜打印出來,帶回家給女兒看,女兒看了相當滿意。微笑著靠近我,伸出雙手環繞著我的脖子,在我的額頭上印上了很響的幾聲“啵、啵、啵”,“媽媽,我愛你!”
“媽媽不會做菜,現學現賣,不要怪媽媽做得不好吃。做出來,就湊合著吃,可以嗎?”
“媽媽你做的菜都好吃。我都愛吃。”這話,女兒從小就這么說。我做的菜,在女兒的眼里,都是好吃的。不愛吃,她便少吃,絕不說不好吃。
孩子開學前兩天,我已經到市場上買了佐料和部分放置冰箱中的菜。等到要給孩子做菜,只要現買新鮮的青菜等就可以了。
第一頓午餐
春節后,女兒開學第一天,我5:30起床,到公園晨跑一圈,返回時給女兒買上早餐。伺候完畢女兒吃早餐,我便收拾碗筷,做上中午的米飯以及依據食譜準備中午的菜。感覺還沒有忙完,就到了上班時間,拿起電腦包就沖出家門。
為了把第一頓飯做好,我提前了二十分鐘下班,去超市買上生菜、西紅柿和雞蛋。第一頓飯是油潑生菜、清蒸龍利魚、西紅柿炒雞蛋。我把最后一道菜西紅柿炒雞蛋端上餐桌的時候,女兒就推門進來了。
“寶貝放學回來了,放下書包吃飯吧。”我很開心且大聲對女兒說。
“哇,謝謝媽媽,都是我愛吃的菜。”女兒大聲說,滿心喜悅溢于言表。
我敞開電飯煲的蓋子,我發現,米飯竟然沒有加熱!米還好好地躺在鍋中。
“寶寶,我錯了!”
“咋了?”女兒進入廚房,看我怔在電飯煲前,就明白了。
“沒有關系的,煮上晚上吃吧。中午這么多菜,不吃米飯也是可以的!”
“我去樓下買幾個饅頭吧。”
“不用。你下碗清水面條吧。”
“好的,你先吃菜,我給你做面條。”
就這樣,第一頓午飯在手忙腳亂中也算完成了預期的使命,女兒顯然很開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