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之理論
1、本能動作
攻防完成于特定時空(即有條件的瞬間)。因此對你來說,瞬間呈現于你體前的攻擊目標或攻擊動作,根本不容你去觀察、思考、判斷后動作,而要求你幾乎在同時出正確的相應動作。如同一位考官,在嚴肅的測試你反應速度與動作的準確性及速度。毫不夸張的計,詠春拳學要求每位練習者必須通過鍛煉達到視覺或觸覺(亦包括空間感覺能力)反應瞬間身體亦能高速動作,即無意識的純本能的動作。
2、全力攻擊
從理論研究到攻防實踐,直到面臨真正的戰斗,全力攻擊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謂全力攻擊是指全力以赴,不遺余力的發起最猛烈、高速、強勁的連續攻擊。全力攻擊能有效消除你的懶散與恐懼,并能夠讓你在真實戰斗中超本能發揮。同時全力攻擊不會讓對方有喘息之機,你能在最小消耗獲勝,同時使你得到了安全。
3、打手為消
打手為消是指以積極進攻來實現防御的,亦稱“打手即消手”。我們認為,防御無法讓你獲得勝利,并讓你時刻籠罩在危險之下。面臨一個進攻的對手時,只有一個最佳選擇,那就是打倒他,他不會擊你的身體,你才會安全與勝利。
4、中線攻防
我們從人體頭機垂直地面虛設中線,要求你無論攻擊或防御必須緊守中線。
人體要艷史我中線附近,其次攻擊對方中線其消力甚難,中線防御對方攻擊符名“短距精簡”理論。
5、短距精簡
詠春強調短距理念,要時時刻刻拳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快時間的猛攻,這就是它的經濟原則;短距精簡是指無論攻擊對方或防御對方攻擊,均應按照最短距離,最簡單動作之要求完成。如中線沖拳直擊對方面部,較從己方肩外弧線發拳攻擊對方面部,會更高速度與準確。
6、朝面追形:同對方面對相搏(即正身相對搏斗)即為“朝面”。如果對方面向其他方向,不能相朝面時,則攻擊指向對方身體中線,此為“追形”。朝面追形攻防機動,能便利左右兼顧與守中用中。
詠春拳之心法
1、神形合一
“神”即意識,“形”指身體運作“神形合一”,意即意識與身體動作之高度協調一致。如詠春拳“截神截形要求”指出,發現對方有攻擊意識瞬間予以攻擊為“截神”;對方攻擊動作完成前瞬間予以“截形”。“截神截形要求”必須在具備“神形合一”基礎上方有可能完成。牢記“神形合一”心法,于鍛煉之際多多用心體會,實為捷徑之一。
2、來留去送
實際搏斗中,對方攻擊動作被我防御同時予以控制即為“來留”。“去送”指利用防御運輸方攻擊動作方向,并同施力對方肢體使對方動作向改變后方向運動,以期使對方失勢。
3、甩手直沖
對方與你在搏斗中橋手相接時,無論對手相接之橋手向任何方向運動,你只要感覺到對方撒手,卻最快速直接攻擊最近目標,此為“甩手直沖”。“甩手直沖”系黏用手鍛煉而成。
4、攻守同期
守攻同期是指幾乎在破壞對方攻擊同一瞬間內攻擊對方。多與“左右妝顧”配合施用。
5、左右兼顧
是指雙手一守一攻、相輔相承,實為“一心二用”之功效。如對方沖拳擊來,你“一心二用”,“左右兼顧”以左手拍手消勢同時右手沖拳攻擊對方。
6、寸勁攻防
在詠春中,“寸勁”含意有二,其一指在短距離內爆發的攻擊勁力;其二是指發勁時間極短,具備瞬間完成爆炸性效果。可謂“寸勁攻防”意即攻擊動作或防御動作均系寸勁完成。“寸勁攻防”極具優勢。動作前肢體蓄力并不緊張,發勁后迅速放蓊蓄力以備再次動作;且寸勁攻擊對方身體效果顯著,防御施用精簡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