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晚情的《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之前,我眼中看到的是這樣的:
總覺得婆婆很好,比媽媽知書達理,直到坐月子期間,一切見分曉。
生完孩子,媽媽問:大人和小孩怎么樣?婆婆問:男孩還是女孩?得知是女孩,媽媽很開心,婆婆說頭胎是女孩,可以生二胎了。
因為身體原因,媽媽晚上不能在醫院陪我,就跟婆婆說晚上多替我蓋蓋被子,月子里不能受風。婆婆扯著她那無人能敵的大嗓門說你是她親媽都不管,我給她蓋她會說我的(那其它事情我說了N遍,為什么你還是我行我素?)。
好婆婆 VS 好媽媽
什么算是一個好婆婆?你說什么,能幫你稍微做點就是好婆婆了。什么是親媽?你想到的,你沒想到的,她都替你想了,替你做了。回到家里,媽媽不時幫我蓋被子,告訴我如果受風了,要痛苦一輩子的;讓我穿大一點的鞋,否則墊著腳后跟,將來是要受罪的;不讓我抱寶寶,說出了月子再抱,否則腰疼;扶著我去洗手間,幫我準備好需要的東西;主動問我要不要洗手,幫我準備水和毛巾。。。婆婆呢?我說趁天晴,把床單洗洗,因為出的褥汗太多,床單都濕的不行了,結果婆婆說他們那的規矩,不能洗;想洗腳,婆婆說,她們那的規矩,不能洗。最難過的是,老公也站在那一邊。在他們眼里,規矩遠比人重要。
愛干涉和嚼舌根的婆婆最討人厭。
媽媽不干涉我的事情,而婆婆老是自作聰明的去老公那邊嚼舌根。婆婆讓吃大米,我說大米不能催奶,我吃小米。結果晚上老公就來問我為什么不吃大米?我給女兒起小名,婆婆嘴上說著小名是我們叫的,她不干涉,結果三天兩頭嘮叨小名不好聽,還捅到老公那,最后我和老公一個月都沒說話。
婆婆和媽媽眼里的寶寶。
婆婆說寶寶頭不圓,頭型不好看;頭發密,人笨。媽媽說寶寶好聰明啊!剛出生,就會扭脖子、側腿睡、抱奶瓶、流眼淚,很多寶寶好幾個月才會的。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婆婆。
當著我的面,婆婆對爸爸媽媽很好。結果背地里,爸爸媽媽做菜,她老是說這個夠了,那個夠了,不讓做;還把媽媽正要切的菜奪走了;把媽媽留給爸爸的菜倒回了盤子里;說爸爸買那么多菜是什么意思;在媽媽面前說謊,說公公一個月工資有三千,老公的研究生是她供的;我特意交代媽媽不要喊老公起床,因為比起吃早餐,他更需要睡眠,然后婆婆去喊老公起床時,媽媽就傳達了我說的話,結果婆婆說她就是鬧鐘,大聲的敲門,大聲的喊老公起床。
婆婆永遠只能是婆婆,媽媽永遠是媽媽。
婆婆的眼里,只有愚蠢的驕傲,愚昧的規矩,而媽媽眼里,永遠只有她的女兒。
在看完晚情的《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之后,如醍醐灌頂般醒悟:
正因為婆婆不是媽,所以在行動上對待婆婆要和對待媽媽一樣,在心理上,對婆婆的要求低一點,寬容一點。畢竟婆婆和我沒有血緣關系,沒有義務照顧我,不是嗎?
要對婆婆好,只因為她是我愛的男人的媽,沒有她,怎么會有身邊愛我的老公呢?和婆婆關系處不好,為難的是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