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婚的那天起,我就有了兩個媽媽。最開始我的內心是抗拒的,我甚至都無法開口順利的喊婆婆一聲媽。因為這個原因我都勤快了不少,在我媽媽家的時候,我想要點啥,都會大喊,比如:媽,給我拿杯水。但是,對著婆婆,我喊不出來,所以想要什么的時候就自己動手!
從小到大的教育中,母親這個詞就被賦予了神圣的意思。母愛是無私的,我的媽媽給了我這么神圣的愛,所以最初的我真的無法把這么神圣的稱呼再給另一個女人。
雖然戀愛的時候經常去婆婆家吃飯,但是真正的接觸是在結婚以后。從我懷孕生娃到現在兩年多過去了,這段時間里我們并沒有發生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每天都過的很日常,很生活,很柴米油鹽,很雞毛蒜皮。我就是在這樣瑣碎的生活中一點一點的開始了解漸漸熟悉婆婆。
婆婆是個很有想法的人,雖然老公和小姑子小的時候她是個十足的家庭婦女,在家里全職帶孩子,但是從十幾年前自己走街串巷賣水果開始,她就慢慢的在自己的事業上闖出一番小天地。雖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供兩個孩子上大學溫飽有余。
在育兒方面婆婆也不像我媽媽一樣稀里糊涂。我養孩子的時候問我媽我當時什么情況,我媽一問三不知,而婆婆就對我老公和小姑子的成長過程如數家珍。這不是婆婆記性好(婆婆經常忘事),而是婆婆三十年前養孩子的時候就是非常用心的在養孩子。她說那時候沒有網絡,就通過看報紙學習怎么養孩子。所以我老公和小姑子成長的如此優秀都與婆婆的用心密不可分。
我從一點一滴的往事中體會到婆婆作為母親,養兒育女的艱辛和用心。婆婆為了自己的兒女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歲月換來現在的韶華已逝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她是老公和小姑子無私的媽媽。
那段我沒有參與的歲月,已經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我再也沒有機會參與和見證了,但是,以后的日子還很長,還有很長很長的光陰我會與婆婆共同度過。
雖說三十年前婆婆照著報紙養孩子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但是三十年前報紙上的育兒理念也已經過時了。索性婆婆并不是一個固執執拗的人,不會守著以前的老的經驗當成尚方寶劍明里暗里跟我對著干,在科學育兒方面她都支持我的做法。
我覺得擁有豐富經驗,卻不固執,并且善于虛心學習新的事物,是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因為這需要一顆非常寬廣的內心去否定舊的東西,接受新事物,迎接變化。
除了開明,婆婆還是一個特別有耐力的人,她每天晚上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去廣場上跳舞,從廣場舞到交誼舞,一直在學習新的舞步并且一直在堅持。這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好的榜樣作用。
結婚的過程從戀愛開始,在戀愛的過程中,先是雙方優點彼此吸引和認同,如果彼此都能包容彼此的缺點,那么兩人就會步入婚姻的殿堂。
我覺得有時候跟婆婆的相處也是如此。雖然我們最開始的相處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無可奈何,但是我覺得從優點開始才是與婆婆相處的打開方式。先與婆婆的優點相處,認可這個人,然后才能彼此包容彼此的缺點共同生活。
婆婆當然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我自己的媽媽也有一身的缺點,我也同樣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人無完人!幸福的生活就是能夠放大彼此的優點,然后能包容彼此的缺點,這樣生活中就會少很多矛盾沖突,多一些和諧溫暖。
我自認為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但是我也幸運的遇到了一個通情達理得婆婆。一個家庭的幸福,肯定是彼此包容彼此的過程。
很多人都會糾結婆婆不是媽,我也感覺到婆婆對老公和小姑子更加體貼入微。其實這個我可以理解,人之常情嘛。畢竟一邊是自己養育了二三十年的孩子一邊是相處了兩三年的媳婦,其實親疏遠近本來就是必然的。
但是何必糾結于這個無法解決的時間難題,硬要婆婆在對你好對我好上分出個高下?婆婆對我也很好,尊重我,包容我的缺點,照顧我們的飲食起居,還幫忙帶孩子,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婆婆。
雖然現在我能比較自然的喊婆婆媽了,但是我還是無法沖著婆婆喊媽,來指使她幫我拿杯水。婆婆不是媽,但是婆婆也是媽。我可能永遠不會做到與婆婆像對待我自己的媽一樣親密無間撒嬌耍賴,但是我知道婆婆為我養育了一個優秀的老公,是孩子喜歡的奶奶,她是老公的媽媽也是我的媽媽。
一開始是因為婆婆是老公的媽媽,所以我們彼此被迫成為一家人,然后漸漸的了解了婆婆,因為婆婆這個人開始喜歡她,我想現在我或許愛上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