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不是女兒,婆婆不是媽,大姑姐,小姨子不做催化劑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文/桐陽媽

弟弟寶貝今天過滿月,讓我中午過去吃飯。不巧的是,二女兒感冒了,我不能去了,怕給他們傳染。

在這個月子期間,我媽和弟媳婦也有過沖突。在生完寶寶半個月的時候,我給媽媽打電話,聽媽媽在那頭哭,說弟媳婦挑剔她,做上飯,好心好意送過去人家都不吃,挑剔她看孩子少了等等。

我耐心的傾聽媽媽的傾訴,大概聽了半個小時,媽媽情緒好些了。

我說,媽對媳婦好,為了人家好,可是媳婦不認可你的好,人家不接受你的好。對于媳婦來說,把你的好認為是干涉。

媽委屈,你妹妹做月子,我做啥,吃啥,一點也不挑剔,奶水充足。我說,妹妹是不是你女兒?你是媽,做的口味符合妹妹的,不符合,她也不敢說啊,她還怕你生氣呢。

我媽說,明白了,和你們不一樣。這就對了,媳婦和你沒血緣關系,風俗習慣不一樣,人家也有自己的感受。你用自己的習慣去讓媳婦接受,人家自然不高興。

女兒看到媽的優(yōu)點,知道媽是為了好,女兒可以為了媽媽,忍受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照顧媽媽的感受,不是你的方法合適,只是女兒不會和媽計較,女兒忽略你的缺點。

媳婦容易看到你的缺點,你沒達到她的要求,你干涉了自由。你的優(yōu)點,你給了她們多少錢,為他們付出了多少,在缺點面前,很容易被忽略。

媽說,是啊,啥都為了媳婦,我?guī)е∵€干。我說,現(xiàn)在做啥問媳婦一句,媳婦想吃啥,咱不干涉。你是不是為了我弟弟幸福。我媽說,當然是啊。那你有啥事和我說,和妹妹說。你和我弟弟說,一頭媳婦,一頭媽,他也不好處理。

媽說,沒和你弟弟說。總算明白了,媳婦不是女兒,以后咱不說了,相處不了回老家,空氣還新鮮呢。

我告訴媽,我弟弟干多少家務活也是應該的,洗多少衣服也是應該的。誰讓他結婚呢,以前沒結婚不用干,你不是還著急他結婚呢。你的任務完成了,把弟弟交給媳婦,人家怎么過日子,那是他們兩口子的事情。您就是安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們都知足了。

安撫好我媽,您出去買菜,下樓曬曬太陽吧。

趁我媽不在家的時候,給弟媳婦打了個電話,問了問她身體恢復情況,問了一下孩子,又問了一下她媽。

我說,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些習慣不一樣吧。是不是有些委屈?覺得媽有干涉你吧?你有啥事和我說,我只聽實際情況,不會剛聽我媽說的。

弟媳婦,一聽不是來責怪她的。開始放下防御,媽做的飯,我吃不下。我吃東西,她還要干涉。孩子奶水夠吃,她總懷疑沒奶,我不想喝湯,她要讓喝湯等等。聽著打電話給你們告狀呢,我沒有不尊重她。

等弟媳婦傾訴了完。我說,你看也沒大事,你沒生孩子之前,也沒覺得不好吧。做月子是因為風俗習慣不一樣,老人的觀念這么多年形成的,害怕你吃壞身體,害怕沒奶。咱們也改不了。她認為是為了你好,你認為是干涉。實際也沒有對錯,只是你們想的不一樣,有些誤會。

你和弟弟結婚組成新家,你就是家里的主人,想吃啥,想干什么,自己做主唄。想讓媽給你做,你好好和老人說。不想讓媽做,就讓你媽做。你給她臉色看,你們倆都生氣。你在月子里情緒不好,自己身體弄壞了,還不是自己受罪,我弟弟對你再好,她也代替不了你的身體對不對?

媽身體不好,到時候還不是咱們花錢看病,你想想,都不合算。

你的感受,我都能夠理解,我也是媳婦,知道婆媳需要磨合,需要相互理解。不管你媽,還是我媽,她們的很多觀念和我們不同,你要是較勁讓她們轉變思想觀念,你就開始痛苦了,想開些,過自己的日子唄。

弟媳婦看到我沒有站到媽那一邊,也說的有道理,心理釋然了。

打完電話以后,弟媳婦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二姐,放心吧,我會處理好的。

弟媳婦坐月子之前,我和她們說過,兩家風俗習慣不一樣,肯定會有沖突。

我媽身體不好,打算給她請個月嫂,自己再干點。弟媳婦說不用,她媽也會來,安排我媽做飯,她媽照顧孩子。她們都說沒事,說我想太多了。

既然她們都認為沒問題,讓她們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結果還是發(fā)生沖突了。

我做過多個婆媳咨詢案例,我自己也和公婆住在一起。

中國的父母,大部分沒有界限。老人在兒女家都以為自己的家。總想當家做主,兒女不注意,就認為不尊重她們。

媳婦對公婆有很多要求和期望,總認為是應該的,這就是婆媳矛盾的根源。

作為媳婦需要意識到:你嫁的是老公,不是嫁的婆婆,養(yǎng)娃生活都是你們夫妻的責任。老人沒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帶孩子。

如果需要公婆幫忙,帶著感恩的心相處,老人替你們承擔責任,自然要承擔老人附帶的一些習慣,要承擔育兒觀念的不同。

放下挑剔和責怪,老人不是保姆,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

作為婆婆也要意識到:兒子結婚意味著獨立,意味著有自己的新家庭,兒子和媳婦,才是他們家庭的主人。您和您老公組成的家庭,您是主人,兒媳婦去您家,您隨便當家做主。這就是界限。

父母對子女之愛的偉大之處在于,幾乎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的,惟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兒子成家了,在自己的家干活是應該的,你不用兒子干活,是你不相信他能夠獨立。

不要心疼兒子,干涉兒子,你干的多,是為了你兒子,代替你兒子去干。媳婦是否勤快,那是兒子的選擇,夫妻吵架,那是他們內(nèi)部矛盾,不要去參與他們的小日子。

作為兒子,需要界限,你媽給了生命,撫養(yǎng)長大,需要你的孝順和感恩。媳婦和你媽沒有血緣關系,不要要求媳婦看公婆臉色過日子。你怎么孝順都可以,也是應該的。別拿孝順綁架媳婦的幸福。

作為大姑姐,小姑子,不要和婆婆聯(lián)合,共同責怪媳婦不好。一個巴掌拍不響,都有責任,婆媳矛盾也正常,不要去做催化劑。

作為大姨子,小姨子,很容易聯(lián)合媳婦,共同挑剔婆婆不好,這樣不但不能夠幫助她們,會使她們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

婆媳矛盾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各自做好自己,相互不干涉,遇到困難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沒有惡婆婆,也沒有壞媳婦,只是明白一個界限,媳婦不是女兒,婆婆不是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