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老婆參加了幼兒園一對一的家長會,為了高效溝通,幼兒園還專門請了翻譯讓我們和班長任之間可以暢通交流,也因此我和老婆對于幼兒園關于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在會議上提出了很多我們覺得困惑的問題,班主任針對每個問題告訴我們幼兒園的處理方式和教育方式,回顧這些處理方式,再去翻看班主任給我們的教學大綱,我們發現,培養獨立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最大的特點。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挪威幼兒園是如何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培養的。
所謂獨立性的培養,首先是獨立做事能力的培養。
我們的孩子從進入幼兒園后的一個星期,我們發現他自己可以完成洗手的整個流程,當時我們很驚訝,后來到幼兒園觀察了一下,發現當老師說洗手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自己跑到洗水池,自己洗手,要知道很多孩子可能就剛剛1歲,剛學會走路而已。當老師讓大家吃飯的時候,部分孩子都會自己爬上餐椅,除非確實需要老師幫忙抱起來放到特殊餐椅的,否則老師不會幫孩子坐好。
有一次去接兒子回家,發現兒子是最后一個,老師陪著他在玩玩具,當老師說爸爸來了,兒子正準備跑向我,老師卻說,Ivar,我們把玩具收起來。然后娃就把當時的玩具放到之前拿的地方,同時又把教室里其他的玩具一一放好。看到那一刻,我覺得兒子真懂事。今天想起來,那不是懂事,那就是獨立的能力。
所謂獨立性的培養,當然也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幼兒園最倡導的教育方式。我曾經陪伴娃在開放幼兒園呆過一段時間,深深的感受到了這種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意識。那時候娃僅僅才8個月而已,老師,所有家長和孩子圍坐著一個圈,輪流著讓孩子從布袋里選擇一個小玩具,然后我們家長一起唱一首關于這個玩具的一首歌。我記得我第一次參加的時候,娃有點鬧,輪到Ivar從布袋里選擇玩具的時候,他不愿意,正當我伸手準備去拿的時候,老師阻止了我,最后老師先安撫Ivar,然后堅持讓Ivar自己從口袋里選擇了一個玩具,我們一起唱了一首關于這個玩具的一首歌,Ivar也相當開心。
幼兒園的午餐很多時候都是面包,但是面包的種類和所涂抹的醬是不一樣的,孩子圍坐在桌邊,老師會把所有已經抹了不用醬的面包放在桌子中間,讓孩子們自己去拿,想吃什么樣的拿什么樣的,想吃幾塊拿幾塊。后來在對話里我們問老師為何要這樣,老師說我們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尊重自己的需求,自己做決定想吃什么,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
所謂獨立性的培養,還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里,老師多數充當的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者的角色。老師會自由的讓孩子選擇和誰一起玩,一起坐,一起睡覺,他們通過觀察,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判斷。在我們孩子上幼兒園兩個月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
Ivar 有好朋友了,我們當時很好奇,問老師為什么這樣認為。 老師說,我們發現Ivar 經常模仿另外一個小孩子,他的好朋友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總是會自主的選擇和他的好朋友坐一起,他會經常和他的好朋友進行身體接觸,打鬧,而且發生沖突,這都是他們喜歡對方的表現。一聽到發生沖突,我和老婆都緊張的不行,但老師說,其實孩子們發生身體沖突,是他們與人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我們允許他們發生一定的沖突,我們會讓他們思考如何解決沖突。
還記得有一次應邀參加孩子的體育健身課,當娃要爬梯的時候,我試著想護著他一起爬,老師搖了搖手說,讓他自己怕,你不要怕,你只管在旁邊和他一起爬,他看著你爬,他就會爬,并且他會知道自己能爬多久,多高。老師們總是這樣看似放縱的引導孩子,實際上真的是在自由的讓孩子學會獨立做判斷做決定。
最后,獨立性的培養也意味著尊重孩子的需求,意見,想法。
或許老師們不會同意孩子這么做,但是他們總是用詢問的口氣來讓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愿望,他們會告訴孩子做與不做的理由。老師們幾乎不會用命令的口氣來讓孩子做什么。
由此可見,在挪威幼兒園看似松散自由的教育模式,背后其實蘊含著他們對孩子獨立性培養的重視,我曾經參加過一次幼兒園全體家長會議,區教育局的專家全面闡述了幼兒園教育的核心,他們在孩子的獨立性,社交性,游戲趣味性,品格培養等方面有著成熟的一套教學大綱,讓孩子從小釋放天性,讓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得以自由發揮,讓孩子游戲的興趣,學習的興趣在娛樂中自然的培養。
這,就是挪威幼兒園的教育。
而你,是否已經意識到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學習的興趣,是在不斷的得以發展還是正在被扼殺在邪惡的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