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們一般是什么反應?
我原以為會是循循善誘,一個個道理撲面而來,家長的形象大概會和唐僧差不多。但今天當小外甥發脾氣的時候,所有長輩基本說的基本都是恐嚇、責怪、抱怨。例如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了,你有沒有腦子,讓老師懲罰你,信不信我打你。
現場的我其實是驚呆了的,小外甥才六歲,原來每次發泄心里不滿的時候,得到的反饋都是這樣的負能量。我印象中以前我姐每次要打小外甥,基本都是全家哄著攔著。現在基本每個人都坐著圍成一個圈在責備。
我想原因可能是在于重復。當一件事重復的次數多了,人們的態度一般會變成兩樣,沉默與憤怒。
小外甥剛開始犯錯,長輩們還是有耐心的,會護著說小孩子不懂事而已。當小孩長大了點,犯錯的次數多了,長輩們開始覺得你這小屁孩怎么又這樣,煩不煩。于是不自覺開始出口成毒。
日與夜相處的過程當中,很多東西我們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家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也會讓我們的語言行為很肆無忌憚。但我并不希望這成為習慣,特別對于小孩而言,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是雕刻刀,對他們未來的形狀有著重要影響。
當小孩子無理取鬧,家長們更不應該同樣失去理智。用恐嚇和責怪,是無法讓孩子重復犯錯的次數降低的,根本沒辦法解決問題。這也會導致小孩與其它小孩相處的時候,采用同樣的手段。
我不知道怎樣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但我覺得至少別簡單粗暴,謾罵與暴力只能壓制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