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東西都是有用的。莊子豈能不知嗎?但是,他這里舉出了幾種沒用的東西。一株無用的大樹。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才長的那樣大。為其無用才得以自全。有用的,遭到砍伐。
還有那形貌丑陋的人。體廢形殘,卻可以躲過征兵,反而獲得救濟。得以終其天年。上德不德。那些不以德為德的人才是更接近于道德本身。山木自寇,膏火自煎。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乃為有大用也。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危險啊。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靈巧如蛇,馴良如鴿。當時殘酷而紛亂的社會現(xiàn)實下。如何與狼共舞,?天下無道的時候,圣人只求全其生罷了。所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也。
天下有道,其言足興;天下無道,其默足容。莊子生于亂世。能不感慨乎?以上的例子,無非是比喻而已。莊子,試圖在說明那看不見的道體。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無相的真宰。那個隱藏在形體背后,卻又主宰著形體的東西。那個東西看起來無用,但卻有大用。何哉?實則是心性,性體也。孔子儒家創(chuàng)立了仁義禮智信一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guān)系。莊子看到了這套倫理關(guān)系背后的支配者。那是一種無形無相的智慧。大智慧即道體。易經(jīng),老子,莊子,被稱為三玄。其共同研究的是萬物背后的形而上的那個道。那個規(guī)律。那個能量。那個法則。現(xiàn)在的所謂哲學。看起來無用,卻有大用。哲學被稱為智慧之學。道理就在此也。莊子講了那么多故事和比喻,就是為了說明背后的那個道體。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在莊子看來這是一個危險,沒有希望的世界。還是逃避吧。但是,又能逃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