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幫30拆便簽05

拆書幫30拆便簽05

片段一:選自《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 采銅

R:“撒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么要說實話?”

這是維特根斯坦思考過的第一個哲學問題。那時他只有八九歲,他向自己問了這個問題,并苦苦思索,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這個問題的兩難性折磨著他,逼迫著他去解開謎團。據《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的傳記作者蒙克所說,正是“那種問題激起的強制傾向把他拽進了哲學”。即便無意成為維特根斯坦這樣的哲學家,僅僅作為一個學習者,問題也可以成為我們最好的老師。就我自己來說,我的閱讀和思考,都是在自己提出的問題的牽引之下、在因問題無法完美解答所形成的焦慮和不安的鞭策之下進行的。對問題的好奇、對答案的渴望,是驅動我學習和探索的主要動力。

I:提問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習和探索,問題可以成為我們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

A1: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問題是最好的老師,確實很有吸引力的一個問題。平時看書沒有想過去提問題去看書,去學習。比如,現在看的《精進》,我最多的想法是我要多少時間把它看完,而不是想,我正在讀的這些知識,我在哪里會用到,沒有想過在讀書過程中提更多讓自己深入思考的問題。

A2:今天晚上看《人生的行銷企劃書》,特別想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對這本書感興趣的初衷是什么,也就是什么原因,讓我開始注意到這樣一本臺灣的譯書。是因為我也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來經營,那么緊接下來我又會提問說:我如果想把自己經營的更好,我需要做到什么?這樣的提問,我感覺我對書和自己都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