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琢磨“心靈雞湯”這事兒,很多人對心靈雞湯的印象——反感、沒用,我曾經就這樣。但后來仔細一想,反感完全只是憑感覺,根本沒有經過嚴謹的邏輯分析,就草率的得出結論——心靈雞湯是沒用的,這樣的習慣真是太危險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高育良書記擅長的辯證法提醒了我,“心靈雞湯”這事兒,也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它。我后來查閱了一些論述“心靈雞湯”的資料,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一、雞湯文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弄明白心靈雞湯是什么,就得給它下一個清楚的定義。百度百科里的定義是這樣的: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心靈雞湯是一種安慰劑,可以怡情,作閱讀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時,療效直逼“打雞血”。看幾篇文章或者演講視頻的時候呢,情緒高漲、熱淚盈眶,好像里面每一句話都說到了自己心坎里,簡直就是遇到了人生導師啊。然后呢?就發現沒有然后了……看完也就看完了,對自己的生活啊、工作啊沒有任何積極影響。
比如有一陣,火爆過朋友圈的文章:《致某人:我憑什么要幫你?!》和《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作者在文章里舉了一大堆例子,然后用概括性的語言和標簽,進行評價,得出一些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金句,比如說“你弱你有理啊”、“我用正版的還要考慮你用盜版的心情?”之類的,讓你看了以后覺得酣暢淋漓啊,因為他說的那些人讓你覺得好像在哪見過。
再舉個例子,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其實他只是不那么愛你而已》,文章的主旨是,如果你們婚姻出問題,就是因為他不夠愛你而已,你沒有錯,都是別人的問題。所以呢,你最好在結婚的時候,找一個非常愛你的人,只要對方非常愛你,你的婚姻就有安全感了。這種雞湯的邏輯顯然是不經推敲的,因為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我們一輩子只需要吃一頓飽飯就可以了,只要吃得非常非常飽,以后就不必吃了,這顯然是以偏概全。感情基礎當然是婚姻穩定的一個因素,但如果你過分以偏概全,那就會出現這樣的邏輯:如果他愛我,就會來找我道歉——哪怕是我的錯——否則他就是不愛我,既然一個人不愛我,我為什么要付出呢?這個邏輯的無敵之處就在于,出了問題就是你的錯,我沒問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用營銷達人 “小丹尼”的話來講,很多雞湯文章看了之后之所以讓人覺得“很爽”,就是因為它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讀者產生認同,替讀者說些他們不敢說或說不出來的話,幫他們宣泄情緒。僅此而已,并沒有任何建議指導你具體怎么做。
二、雞湯文為什么會存在?
仔細琢磨,其實所有的心靈雞湯都在講一個主題——進步。但不是說說就能進步的,夢想誰都有,沒什么值得拿出來說的,問題在于真正去長期踐行夢想,并實現它的人,很少很少,為什么?因為實現夢想太辛苦了,太漫長了,很多人一下子就放棄了。而雞湯剛好能提供“實現夢想”的感覺,讓人激情澎湃,就好像吸毒一樣爽得不行,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面對雞湯,一般人就兩種態度,一種是不斷吸食,不停的麻痹自己,正因為有了這些需求,所以雞湯文盛行;另一種則是一聽“雞湯”兩字就反感,全盤否定,以至于“反雞湯”流行起來,這都是兩個極端,這樣的“雞湯”和“反雞湯”讀了之后,生活照舊,還是沒用、沒進步。
三、什么才是有用的?
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雞湯,如果意識到“雞湯”可能也分好壞、優劣,那就會轉換觀察焦點,主動尋找真正的好雞湯,獲得不一樣的認知。我在《七年就是一輩子》里看到,它對“雞湯”一詞換了個說法——進步方法論,這詞兒聽起來舒服多了。
進步方法論顧名思義,要想取得進步,具體的方法是什么、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怎么評估、怎么調整,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有了這樣的具體方法,夢想才能更好的踐行,未來才能夠遇見。
舉個例子,記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般人心目中的記憶,大概就如同寫在沙灘上的字,隨著時間就回慢慢模糊掉......然而這個比喻是錯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對教授夫妻,Robert Bjork和Elizabeth Bjork,提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記憶里理論模型,他們的理論說,人的記憶其實有兩個強度:存儲強度,提取強度。存儲強度不會隨時間減弱,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被大腦自動忽略了——這些被忽略的不算。那些剩下來的,你主動希望記住的東西——比如人名、電話號碼、英語單詞,一旦進入記憶,就永遠在那里了。下次再見到它,它在你大腦里的存儲強度會增強,但是哪怕你再也不見它,它的存儲強度也不會減弱。存儲強度只增不減。那為什么我們會忘記一些東西呢?那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如果沒有復習,提取強度就隨著時間慢慢減弱。心理學家說,提取強度是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記憶,提取強度就會增加,因為這個記憶在你腦子里又過了一遍,所以存儲強度也增加了。比如有的人背單詞其實就是念單詞,拿本單詞書在那從頭到尾反復念——這種效率很低,因為沒有提取動作,復習的時候應該先考考自己這個單詞什么意思,是在想不起來了在去看答案。
這就是一個很具體的進步方法論,要想提高自己記憶力就要做出“提取”這個動作。有人就曾說心靈雞湯都是光給湯,不給勺子。可以指導現實世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好的進步方法論,因為這些方法遵循規律,更理性、更講邏輯,才會讓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