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

(一一)

愛問文中子、韓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儒也。后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文中子遠甚。”

愛問:“何以有擬經之失?”

先生曰:“擬經恐未可盡非。且說后世儒者著述之意與擬經如何?”

愛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無,然期以明道。擬經純若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刪述《六經》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則擬經獨非效法孔子乎?”

愛曰:“著述即于道有所發明,擬經似徒擬其跡,恐于道無補。”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返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美其言辭,而徒以譊(nao)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則《六經》不必述。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畫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間言《易》,如《連山》《歸藏》之屬,紛紛籍籍,不知其幾,《易》道大亂。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風日盛,知其說之將無紀極,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說而贊之,以為惟此為得其宗。于是紛紛之說盡廢,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書》《詩》《禮》《樂》《春秋》皆然。《書》自‘典謨’以后,《詩》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蕩之詞,蓋不知其幾千百篇。禮樂之名物度數,至是亦不可勝窮。孔子皆刪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說始廢。如《詩》《書》《禮》《樂》中,孔子何嘗加一語?今之《禮記》諸說,皆后儒附會而成,已非孔子之舊。至于《春秋》,雖稱孔子作之,其實皆魯史舊文。所謂‘筆’者,筆其舊;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孔子述《六經》,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經》。若當時志在明道,其諸反經判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漸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時擬經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為圣人復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勝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炫目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修飾之詞以求知于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返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啟之。"

愛曰:“著述者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經,若無《左傳》,恐亦難曉。”

先生曰:“《春秋》必待《傳》而后明,是歇后謎語矣。圣人何苦為此艱深隱晦之詞?《左傳》多是魯史舊聞。若《春秋》須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愛曰:“伊川亦云:‘《傳》是案,《經》是斷。’如書弒某君,伐某國,若不明其事,恐亦難斷。”

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說,未得圣人作經之意。如書‘弒君’,即弒君便是罪,何必更問其弒君之詳?征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徐愛錄【16】 【原文】 愛問文中子 ①、韓退之 ②。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
    大珊老師閱讀 2,776評論 0 12
  • (一一) 愛問文中子、韓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儒也。后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
    蘇蘇落葉閱讀 1,102評論 0 0
  • 2016-12-16 華杉 人性的弱點,就是追新逐異,貪巧求速。你跟他說要切實篤行,他聽不進去。有人跟他說有新理論...
    郁萍閱讀 1,426評論 0 2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boost-dev libboost-test-devsudo a...
    marco_guo閱讀 910評論 0 0
  • 那是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從午睡中起來。窗外明晃晃的,陽光很燦爛。風很大,有響聲,帶著涼意。中學操場上不時傳來尖厲的哨...
    江蘇白丁閱讀 356評論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