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第一種是認為自己犯了錯。例如,有人氣憤地說:“我從沒有見過你這么自私的人!”這時,我們可能會自責:“哦,我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這會導致我們內疚、慚愧、甚至厭惡自己。
第二種是指責對方。這時,我們也許會駁斥對方:“你沒有權利這么說!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爭吵時,我們一般會感到憤怒。
第三種是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這時,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有些傷心,因為我們看重信任和接納。
第四種是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這時我們也許就會想:“他傷心可能是因為他需要體貼和支持。”
通過了解我們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們不再指責他人,而承認我們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書家講解引導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
我們有自由選擇自己應對外界的權利,也要為自己的內心和行為負責。
負責,并不是沉重、負擔的意思;負責,是將最終解釋權掌握自己手上。
舉個例子:
甲:你昨晚沒來,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認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為引起的。而乙認為,她感到失望,是因為她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
A·學習者拆為己用
按照“事實 + 我(感到)......+因為我…...”的句式,來造句。看看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的。
大家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是否有強烈情緒發生,如:憤怒,生氣,懊悔,心痛,開心,愉悅。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寫出來,了解下,情緒背后的你,包含著你的什么想法,期待吧!
A1
一、首先,因為不知道怎么完成作業和害怕完成不好作業我非常的焦慮,導致我一天只睡了四個小時,因為我想獲得認同,又害怕自己不做,完成不好,原來現實中我會有這一種逃避和不敢面對的心態。
二、我總說我公司上班很閑,沒有事情要做,是因為我害怕承擔和與別人交流,但其實我想與別人交流并且太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因別人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肯定,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三、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因為別人沒有及時反饋我而感到沮喪和無助,在沒有認同感時感到沮喪和無助,總是希望依賴他人。其實最后并不一定得到的是正向的和心里想象的反饋就開始抓狂。
四、在所有的累積下就認為是自己犯錯總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別人一說就馬上認為是的,我就是這樣,但是實際上潛意識的我是不認同的,潛意識的我在向外爆發,而表面上的我,確實在壓制和逃避的。
五、在我的生活中我總是在責怪我的父母,我在工作中得不到肯定和關注就總是想在生活中,在父母中得到肯定和關注,我希望大家能給我力量以我為中心,告訴我事情應該怎么去做。但是現實甚或中其實是沒有人給你一個答案的,所以人就會崩潰崩塌。學會自己給自己答案,學會自己釋放自己。
A2
學會建立自己的情緒,下一次嘗試去多與人溝通,不害怕結果,告訴自己,自己能行,學會自己給自己肯定,一定一定能行,在取得別人肯定時先學會取得自己的肯定,不停的告訴自己,肯定自己,別人才會肯定你。加油徐靈梵!你一定能做好!當肯定自己時,給自己堅定信心,一步步去做,不對自己過分施暴和過分嚴厲批評。成長,就是面對和接納憤怒,生氣,懊悔,心痛,開心,愉悅。
生活中我總愛說我媽說,我媽說,我媽說的,但是其實說白了我就是不想自己擔責任,因為一旦出了問題就是是我媽說的讓我媽去承擔責任,說白了就是沒斷奶,沒斷奶,我想斷奶,想斷奶求方法。
看了這段文章發現解決的方法在自己,自己成長,自己吸取營養,那么自己是可以斷奶的,自己是可以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