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陪著你的,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
感謝你終于把這本書翻到了最后一篇,不管它占據(jù)了你大半個月的時間,還是只是幾個睡不著的夜晚或蹲馬桶的早晨,都要謝謝你看完我和張皓宸的這本書。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安排我來寫這篇“后記”,按成語“拋磚引玉”的邏輯來講,通常“磚”不是應(yīng)該拋在最開頭的嗎?好吧,反正都被擱在這兒了,我會盡我所能讓它變成一塊好看的磚。
說到好看,皓宸絕對是這本書的好看擔當。他畫的插畫,他寫的字,他故事里的那些先生、小姐都很好看。當然還有他本人也是夠好看的,即便在他發(fā)福的中學階段,體重到達一百五十斤的巔峰狀態(tài)時,也起碼是個可愛的胖子。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他中學時的舊照片,一邊趕緊掏出手機翻拍存檔,一邊也深深地好奇,那些年他是怎么一路胖過來的。
確實,皓宸的青春史就像一部臺灣的偶像劇,在那部叫“誰的青春不發(fā)胖”的成長劇本里,他經(jīng)常被嫌棄,偶爾被欺負,然后一直被孤立。好在皓宸發(fā)揚了胖人天生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把那些被孤立的時間用來跟自己相處,學畫、寫字,始終相信不管別人怎么不待見你,你唯有先愛自己才能變得更好。
通常兩個人能成為朋友,要么是因為彼此互補,要么就是因為兩人有太多相似之處,而我和皓宸在這件事上屬于后者。基本上我也是個生性樂觀、適應(yīng)能力超強、很愿意自己跟自己玩的人。從杭州到北京的時候,銀行卡里存款還不到4000塊,打拼了兩年突然遇上節(jié)目停播,設(shè)想中的未來變得不知去向,憑空多出了許多時間,就每天去健身房、宅家里看書。直到后來跟MTV臺簽約,再回頭去看那段跟自己獨處的時間,那些無意的“打發(fā)”都成了有意的“努力”。
去年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參加歐洲音樂大獎,在那個空氣濕軟、時晴時雨的城市,好像每個人都比我們更加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四天三夜的行程中,有位叫諾蘭的司機全程為我和我的同事們當向?qū)В杲乃幢阕鲋鴦e人眼中很重復無趣的接送客人的工作,卻每天西裝筆挺,熱情地為我們介紹當?shù)氐拿谰啊CΦ臅r候可能一天只睡六小時,卻一路吹著口哨、哼著當?shù)夭恢男≌{(diào),精力充沛得好像一個五十多歲的JustinBieber(賈斯汀·比伯)。
有次閑暇時,我向諾蘭討教如何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他說:“當你每天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如果這段時間里都不快樂的話,那你的這一天也就是不快樂的。”其實,真正善待自己的方法不是偷懶、不是耍小聰明,而是熱愛你正在做的事,享受時間里的每一刻。
我一直都相信,人在最低潮時所做的事往往會給他帶來最大的轉(zhuǎn)機。有一部電影叫《伊麗莎白鎮(zhèn)》,我看了六遍,奧蘭多飾演的男主角在經(jīng)歷了公司破產(chǎn)、女友背叛、父親去世的三重打擊下,打算回老家處理完父親安葬的手續(xù)后自殺。但就在這趟回老家的航班上,他邂逅了為這困頓生活帶來一絲喘息的空姐,她幫助他在這意外的旅途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就好像皓宸被孤立的青春期還有我那短暫的失業(yè),每個人的生活里總免不了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低潮期。所謂的困難和考驗,它的輕重大小其實不在困難本身,而在于你如何接納和應(yīng)對它。那絲低潮中的喘息,可能是面對孤立時的堅持,可能是迷茫里的獨處,也可能是面對工作時嘴角自在的一聲口哨。
在給這本書起名字的最開始,我們本打算用“愿你成為最好的自己”,假若這本書是你找回自己的航班的話,我們希望你也能在合上書本時,在旅程的最后找到生活的動力,成為最好的自己。但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最好的自己”并不是將來時,也不是一個祝愿,它是你本該對自己的認知,是你善待自我的每一刻的感受,是你內(nèi)心充滿愛與喜悅的完成時。你是誰,在這點上,你比我們更清楚。
這是最好的時光,你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