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分享: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再談學習金字塔
前人的思考,我們們的階梯,我們是桂智偉,歡迎參與“正面管教CEO”,與大家一起共建中國PD生態(tài)圈,幫助中國千萬家庭幸福快樂!
學習金字塔相信正面管教的學員一定不陌生,許多朋友一定在講座或者系統(tǒng)課中有學習了解過。那么這個概念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更多的了解和學習。
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由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它用數(shù)字形式形象地呈現(xiàn)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的內(nèi)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
從上往下列出了:聽大課、閱讀、多媒體、現(xiàn)場示范、討論、踐行、教別人,這7種學習方式,學習效率也依次從5%遞增到90%。
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假如你的一個小伙伴做錯了事,
你開會批評了10句話,2周后,他只記得半句。
如果寫封郵件說清楚,他記得1句。
當面解釋給他聽,記得2句。
陪他聊為什么做得不好,記得5句。
不僅陪聊,還陪練,記得7句半。
讓他搞懂,然后教其他同事,記得9句。
最重要的知識不在書上。
更有意思的是,學習效率在30%以下的,都是單人的被動學習。而學習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體的主動學習。 一群人學比一個人學要好 ——這也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靜默知識,又叫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是顯性知識的對應概念——顯性知識指的是可以通過文字、圖表、公式、手冊等表述的知識。這些知識很容易在個體之間傳播。而隱性知識則是一種策略性的元知識,是“如何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個人信念、看問題視角和價值體系等專家自己都沒有覺察的隱形要素。
顯性知識的門檻很低, 其實高手和一般學習者的差異,主要是調(diào)用隱性知識的比重的差異。
比如說做咨詢,所有咨詢和教練都有一套標準的問話、動作、回應和總結(jié)技巧。但是頂級的咨詢師總能抓住一兩個對方一閃而過的遲疑,提出一兩個真理乍現(xiàn)的提問——這就只能是經(jīng)驗磨出來的。正如好演員的鏡頭感、好文章的“臨場感”,只能感覺,沒法說。
有太多古訓一次次重復這個真理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王陽明說“行到極處便是知”。他們都知道——更重要的知識根本就不在書本上,在人、在口口相傳、在圈子里。
商業(yè)成功也是一樣——所有成功人士的關(guān)鍵因素,他都不告訴你。
其實不是不告訴,而是這些隱性知識,根本無法表述,但是常年跟他呆著你就懂了。成功假如真的是門學問,那也是在一個小圈子里的隱性知識。
總之,要相信—— 一二手知識比三四手有價值、經(jīng)典比碎片化有價值、站在知識源頭的人和圈子,比知識有價值。
作為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老理論,學習金字塔在學術(shù)界常常被吐槽,主要槽點是:不能把記憶當成學會、學習效率用百分比描述并不準確,以及對于不同人,學習方式可以個性化調(diào)整。但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這個模型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如何增加自己的學習效率?
1. ? ? 多感官
看一遍、聽一遍、說一遍、畫一遍、做一遍
盡可能從更多感官通道學習——你能被刺激的感官通道越多,記憶越深刻。
2. 進入好的圈子,好的社群,找到好的導師
進入好圈子、好社群、好導師,不要那么快下結(jié)論——
“他無非就是……,”或者“這不就是XX書里寫的……嗎?”
用你的三手知識詮釋一手知識,這是弱者邏輯,只是讓你安心。
要認真品味優(yōu)秀的人。
3. 費曼技巧
如何學得更快?你可以嘗試下“費曼技巧”—— 其實就是通過教別人的方式讓自己學會。教學是學習金字塔中最高效率的一種方式。之所以叫做費曼技巧,因為物理學家費曼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式——當他學習某樣東西時,他就會嘗試教別人,而且用最簡單最簡潔的方式教會別人。
a. 選擇一個你想理解的概念
找一張白紙、寫下標題——要起范兒——真正覺得自己要講課了。
b. 假裝你在教某人
入戲。假想一個新學生,他的年齡、身份、場景,然后就真的給他上課。
當你一次次去解釋的時候,你會對自己理解了什么,誤解了什么,還差什么,有所體悟。
c. 如果遇到問題,停下來翻書
當你講不下去的時候,跳回到學習資料上,重新學一遍。一直到自己能講順為止。
d. 簡化你的語言
不要用術(shù)語,使用自己的語言。假如你還在用生僻詞匯,或者講不清楚概念。其實就是你沒有真正理解——試著簡化語言,或者打個比方,讓自己真的明白。
思考實踐:
1、 關(guān)于學習金字塔,你停留最多的層級是哪一個?
2、什么是費曼技巧?你用過費曼技巧嗎?哪一步獲得提升的?
祝你每天有所收獲,期待正面管教行業(yè)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