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主管阿亮似乎正在跟小安協調什么事。「這本來就不是我負責的,你這樣要求我很為難。」聽見小安這樣回答后,「只是請你幫忙整理一下手上的數據而已也不愿意,又不會花你多少時間!」阿亮撂下一句話便負氣離去。
事實上,整理數據的確不是小安的工作、以小安手邊的工作量而言,要再請她多做這件事也確實有困難。然而在職場上,「這不是我負責的」這句話往往會給人:卸責、互踢皮球的感覺。究竟小安應該怎么說,才能聰明拒絕不屬于自己的工作、又不傷和氣呢?
直說「事實」有什么問題?
真正有問題的是你們想的事實不一樣。
對于小安而言,阿亮的需求并不是她的工作內容;其次,整理數據也不像阿亮想的這么簡單,只是把數字復制貼上而已,還需要更多清洗及梳理才能完成阿亮所需。
其中的落差,就會導致阿亮認為小安「踢皮球」、而小安覺得阿亮想把不屬于她的工作硬是塞給她。于是兩邊都不開心,也沒辦法解決數據需要處理的問題。
開口前先想一下
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時間倉促,不足以思考的完整。但說錯話,十次有九次都是因為說得太快太急造成的。在溝通前,先把目標放在心上再開展對話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別誤會了「開口前先想一下」的用意,想一下不只是要審視自己想說的那句話,夠不夠圓潤、會不會冒犯、有沒有禮貌;同時也要再跳脫一點思考,說出這句話希望達成什么目的、傳達給對方什么訊息,再決定要說什么、該怎么說。
我講的對方不想聽,怎么辦
在溝通過程中,說者覺得自己清楚表達了想法,但聽者卻不耐煩想打斷、或是認為疑問沒有獲得適當解答的狀況也是非常常見的。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產生,在回應前、后可以透過提問來聚焦彼此的討論;在說話過程中,也要時時觀察對方的表情,例如對方皺眉時可以適當補充。
你可以這樣說:
一、開口前先想一下
對小安而言的事實:這不是我的工作。對阿亮而言的事實:這份資料需要相關人員協助處理。
小安可以說:「我目前手上有個時間上比較趕的案子可能沒有辦法幫你整理資料,你要不要問問業務部門?他們先前也有做過類似的分析,說不定可以直接參考。」
二、我說的對方不想聽
回答前先聚焦問題:「所以你是需要用這份數據來分析分潤的機制該怎么調整,我這樣理解對嗎?」
回答后確認需求:「這樣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嗎?還有沒有什么我幫得上忙的?」
說話時觀察對方表情:「我這邊能做的主要是頁面調整(對方皺眉),(補充說明)就是你在網站上看到的活動列表的排版位置……」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心得,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由職場甘苦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