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直以來都很想買的書——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從上周到現在,只看了不到十頁。因為看了前言后感到恐懼。哦,這不是恐怖小說,如果你隨便翻翻你甚至會覺得無聊把它扔在一邊。
你知道喬治奧威爾的《1984》嗎,奧威爾描述了一個被“老大哥”控制的極端獨裁世界然后預言1984年我們的物質與精神都將被強制捆綁,動彈不得。書和文明都會被禁止。是被禁止。當然,奧威爾偉大的預言沒有實現,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尼爾波茲曼想強調的,是另一個預言。來自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我們不是毀于自己害怕的專制,毀掉我們的,將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沒有書的世界和有書卻沒有人愿意看的世界,哪個更可怕呢?
被禁止發言的時代和充斥著聲音卻聽不到一句有意義的話的時代哪個更悲催呢?
對娛樂享受充滿渴望的人們和沉浸在娛樂生活中無法自拔并信仰娛樂至上的人們到底誰病了?
就好像一顆無奈被石頭壓住努力偷偷鉆出地面的種子,和一顆生在肥沃平原土壤中卻因貪戀泥土的柔軟而不愿生長的種子的比較。
前者不是種子的錯,后者是土壤的錯嗎?
時代永遠不會錯,它本身就沒有對錯,所有的意義都是由人賦予。赫胥黎表達了對工業文明時代人們會娛樂至死的擔憂,他反復提到了“電視機”,因為在八十年代,那是最具有娛樂代表性的科技產物。
如果赫胥黎知道手機和互聯網的功能,我猜他不會只是悶頭寫本書來對人們友情提醒了。也或者他也成了手機的俘虜,成為自己筆下娛樂至死的物種。
你離得開你的手機嗎?這個話題已經被提過很多次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就我現在最了解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吧。上課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從醒來到睡著,手機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超過一個小時。對,很慚愧,是我們。
打開QQ,翻一翻對話框,沒什么東西,刷一刷空間,面無表情。半個小時過去了。打開微信,看看朋友圈,打開微博,微博的信息量太大了,整個世界。太多人戴著面具藏在微博賬號的背后。我們看了很多網紅的照片,看了搞笑的視頻,看了國外稀奇的新聞,評論了自己喜歡的明星,點了無數個贊。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然而你覺得你才剛打開手機而已。諸如此類的活動循環往復,直到睡著前一秒。
但是,當我們把手機丟在一邊,靜靜想想我們看了這么多新聞,笑了又笑,最后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呢?是實用性的專業技術,還是讓自己的精神層次品格涵養得到了提高?
答案是一片空白。
所有的經歷,我們花費了時間的,都應該有所收獲,不管以什么樣的形式。否則你花時間做的事就是毫無意義的垃圾。久而久之精神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空,人會忘記如何思考,忘記仰望,在娛樂中有氣無力的哈哈大笑最后變成一縷煙。
慶幸的是當有清醒的人來警示我們的時候我們還聽得懂,我們那一刻如夢初醒拼命點頭認錯,下決心讓自己變得不一樣,把有重量的自己找回來。
不幸的是當警鐘響畢,我們慢慢的就想打哈欠,如同一個吸毒成癮的人想要解救自己。難受啊,讀專業術語如同嚼蠟,看文學作品不知所云。于是你看到的身旁的手機……
又到了凌晨一點睡覺的時間,剛好手機沒電了,真是個完美的巧合。
喂!醒一醒吧!你的思想快被勒死了,這不是手機的錯,這是自殺不是他殺,你可以給自己松綁啊,可以你做不到你也不愿意。怎么辦呢。畢業的時候憑運氣找份糊口的差事,你的人和你的精神都是灰塵一樣的顏色,雙目無神,沒人欣賞你,包括你自己。沒有追求,混混度日。
只有手機屏幕的光能照亮你病態的臉龐。重復著那些做了千萬次的手勢,打開微博微信看看各類視頻,永遠會有你感興趣的內容在更新,讓你有氣無力的哈哈大笑。而你的思想被捆綁的越來越緊越來越緊,最后被勒成一縷煙。
只有你能給自己松綁,但是你不想。那就讓你的肉體和享樂主義娛樂至死吧。
這是個被各種娛樂淹沒的時代,我們心甘情愿讓智能手機綁住了身體和思想,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手機里鋪天蓋地的消遣消息,最后,變成視力殘疾人和精神殘疾人。不是精神病,是精神殘疾,精神病人起碼還能天馬行空。
我寫不下去了。